[北京头条]品赏浙江诗人童月亮老师的佳作:《喜微》「飘舞的剑」(8578辑)

熹微
文/童月亮
苍穹有神耀眼处
天生一支苹果树
宇宙无处不神奇
风光无限峭壁矗
熹微,这首短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一幅自然与宇宙交融的壮丽图景,展现了作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赞叹。让我们从意象营造、哲学内涵和艺术手法三个维度来赏析:
一、意象的张力与融合 开篇“苍穹有神耀眼处”将宏大的天体现象与神秘主义结合,以“神”字赋予自然现象超越性。第二句“天生一支苹果树”突然将视角从宇宙收束至具体物象,苹果树既是伊甸园智慧的象征,又是自然生命的具象表现,形成宇宙宏观与植物微观的奇妙对照。
三、四句再度拓展空间尺度,“宇宙无处不神奇”作概括性升华,而“风光无限峭壁矗”以险峻的地质形态收束,使飘渺的宇宙神奇感获得坚实的大地锚点。这种意象的缩放与跳跃,构成诗歌独特的空间张力。
二、哲学思考的层递 诗歌通过四行二十八字完成从观察到悟道的升华:首句写天象,次句写造物,第三句转哲学判断,末句回归具象但已赋予其象征意义。峭壁既是自然实体,又可解读为人类认知的边界或生命存在的困境,与首句“神耀眼处”形成呼应,暗示神奇与险峻并存的宇宙本质。
三、艺术手法的特色 运用反差组合(宇宙-苹果树)、虚实相生(耀眼处-无形神)、空间跳跃(苍穹-峭壁)等手法,打破常规时空逻辑。末句“矗”字以入声字收尾,语音短促如斧劈刀削,模拟出峭壁的陡峭质感,体现汉语音义结合的文字魅力。
这首作品在极简形式中包蕴丰盈:既可见道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观,又暗合西方哲学“无限崇高”的审美体验,最终在苹果树(知识/生命)与峭壁(困境/永恒)的意象对望中,完成对宇宙神奇性的诗意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