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王新新,性别,女,汉族,研究生学历,河南温县人,九三学社社员。高级会计师,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散文作品散见于《中华纵横》《艺点文化》《河南经济报》《河南青年时报》《大连文学》《河南保险》等多家报刊杂志及学习强国平台。亲情散文《父亲》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家和万事兴》
前一阵子母亲生病。我接到二哥电话时,正赶着开一个重要的会。二哥在电话里说:“你先开会,家里有我,明天回也行。”散会后,我连夜赶到医院。母亲早已没了先前的精神:眼窝深陷,氧气管细弱地贴在鼻翼,药液一滴滴往下坠。看见我,她竟半天没叫出名字。我蹲在床边,不禁泪如雨下。二哥劝我回去休息,我还是留在了医院。老实说,这个家能平和的过这么多年,二哥二嫂功不可没,他俩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
我们兄妹四个:大哥、二哥、我和妹妹。父亲走了二十年,母亲一直跟着二哥一家在县城生活。早些年,母亲还能系着围裙做饭,后来腿脚不利索,连扫地也免了。二十多年来,家里既无兄弟姐妹轮流赡养的计较,也从没提过一分赡养费;换作别家,早吵得鸡飞狗跳。我和妹妹私下商量给二嫂一点辛苦钱,她却把钱推回来:“都是一家人,提钱就生分了。”
一个家要真正拢在一起,总得有个“领头羊”。二哥偏偏属羊,这头“羊”既孝顺又有心胸,更有智慧。说他孝顺,不是一般人能比:母亲的灰趾甲厚得像层壳,我试过一次,真干不了;只有二哥能蹲在小板凳上,拿小锉刀一点点修。泡脚水凉了、烫了,母亲不依,只有他调了温度,母亲才放心。外出旅游,推着轮椅的永远是他。母亲有心事、生气、想不开,会哄人的是他,能把母亲逗得哈哈大笑的也是他。如今又添了大侄子明明,对奶奶同样百般孝顺,常领着一家老小来看她。母亲见到小辈,高兴得合不拢嘴。
母亲一辈子吃过很多苦:忙完地里忙家里,又拉扯四个孩子,总有干不完的活。支撑一个家,既需要她坚强的臂膀,也需要强势的灵魂;因此说话难免霸道,嫂子偶尔心里不舒服,哥哥总在暗地里做工作,让二嫂心情转好。在这个大家庭里,二哥不仅是领头羊,也是顶梁柱,更是大船上的帆,引着我们躲过暗礁险滩,让家始终风平浪静。
我和妹妹常对小辈说:“姥姥能这么幸福,是舅舅、舅妈的功劳。他们从不跟别人攀比,从心里孝顺又不嫌弃老人,确实难得。这是家风,你们要好好学。”二嫂对母亲的好,发自内心,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常想,若换成我,未必能做得这么好,也不见得能坚持多久。除了日常照料、洗衣做饭,她还要给母亲洗澡、督促按时吃药,亲生女儿做的事,二嫂都做了。母亲年事高,有时难免糊涂,说话带刺,二嫂偶尔会向我诉苦。我特别理解,握着她的手劝她:“老太太老了,怕孤单,你别往心里去。”母亲清醒时,我也常对她说:“看我二嫂给您买的棉袄,比给我买的还厚。您没生她、没养她,老太太,您是修来的福分。”她便咧嘴笑,露出没剩几颗的牙:“知道,她是好孩子。”有时很想接母亲到家里小住,可她上了年纪,怎么也劝不动,只能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说话、喝酒、聊天,真是一种享受。
我们兄妹几个心里都装着对二哥的感激。大哥常年在外打工,未能常守在母亲身边,却总惦记着:“让妈来我家住几天,你们也松口气。”可母亲早已离不开二哥二嫂。这次生病前,他们本已订好去杭州的高铁票,想带母亲住几天,因母亲突然发病而耽搁。
去年,我与二哥商量北方天冷,借了朋友的房子让母亲去海南过冬。母亲这辈子没坐过飞机,起飞后看见窗外的云彩美得像棉花,竟笑成一朵花。大哥家的小侄儿正好去办事,提前几天过去,不仅请专业保洁把房子彻底打扫,还买了所有日常用品,细到三人的拖鞋、厨房的油盐酱醋,都摆得整整齐齐;后来又到机场接机,安排落地用餐,一切井井有条。二嫂跟邻居唠起这事,眼角都亮了:“这孩子心细,随他二叔。”一个家就该这样:让你从内心里喜欢,从骨子里依恋;它既是你出发的地方,也是你永远的归宿。
因为母亲,我们有了牵挂;因为二哥二嫂,我们有了“没事也想回家”的念头。高兴的事唠唠,烦心的事也说说,让大家出主意;夫妻闹意见,偶尔在娘家也吵几句,经大家调和,从来没人放在心上。这种感觉一直很好。从某种程度上说,家也是一个人最好的疗愈之所,是医治心灵的良药。
清晨,推着轮椅陪母亲散步的是哥嫂;傍晚,在人群中推着轮椅、大汗淋漓的也是我哥。母亲得有多大的福分!我常想,倘若哥嫂如世间许多人那样算计、自私,我们家会怎样?我们身边,有几个家庭能够如此?我觉得是我们太幸运,此生能做家人、做兄妹,足矣!哥嫂的行为得到亲戚朋友赞扬,也得到邻居、街道领导的认可,我们家被评为“焦作市模范家庭”,值得很多人学习。但我知道,即使有人学,也未必做得到。我的二哥二嫂,他们当之无愧。
有一次,二哥多喝了几杯,说了许多心里话:“哥不是傻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家要过得顺、过得好,总得有人多付出点,否则这个家就散了。‘家和万事兴’,兄弟姐妹越多,家务事越难处理,计较就越多。亲情处理不好,无非是因为钱或付出多少。一旦陷进去,家就再也不平静,亲情可能永远消失,兄弟姐妹也可能变成仇人。哥决不让家里出现这种情况。你们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哥就不操心了。至于老娘,跟着你们她不习惯;没有你们,我也得养。你们常回家看看,老娘高兴,大家都开心。你嫂子辛苦不?家务她干得多,我都看在眼里。她娘家有事,我必须安排好,该出钱出钱,该出力出力。你对人家父母好,人家才会对你父母好,人要将心比心。咱老娘有没有气人的时候?肯定有!我都是关起门先安抚老娘,再回来开导你二嫂,该哄哄,该夸夸。过日子,图的就是顺心。天大的事,少些计较,都不是事儿。对父母尽心就好。老娘已经八十多了,还能陪咱们几年?二十年够吗?你们有心就常回来看看,大家热热闹闹,老娘一高兴,也精神了,吃饭也香了。人生不能留遗憾,对父母生前好点,比死后大操大办强。事儿都是做给自己看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番话,我记了很久。原来“家和”从来不是空穴来风,是有人心甘情愿牺牲,有人揣着真心包容,有人把计较换成体谅。母亲生病时,我们围着病床轮流守;母亲高兴时,我们围在餐桌旁听她讲过去的事;连我跟爱人拌了嘴,回娘家叹口气,二哥二嫂也会劝几句,转眼大家又能笑着举杯。家是什么?是你累了可以依靠的地方,是你受了委屈能说心里话的地方,是哪怕吵了架,第二天还能端给你一碗热汤的地方。情最浓的是家人,最应感恩的也是家人;他们让你生活有望、快乐有度。家可以托举你,也可以拖垮你。我庆幸有这样的家人,让我有温度的活在这人世间。
人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可我想,即使将来母亲不在了,这份亲情也不会散。大哥会记得二哥替他尽的孝,我和妹妹会记得二嫂给母亲洗的澡,小辈们会记得奶奶坐轮椅时叔叔推着她看云的模样……这些细碎而温暖的事,会像线一样把我们拴在一起,兄弟姐妹也会相互陪伴,直到老去的那一天。这就是浓浓的亲情。
“家和万事兴”短短五个字,写起来简单,却蕴含人生诸多哲理,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慢慢体会。它不是说家里没有矛盾,而是矛盾来时有人愿意退一步;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一样付出,而是付出的人心甘情愿,受惠的人懂得感恩。我何其幸运,能生在这样的家,遇到这样的家人。人生漫漫,并没有来日方长。往后余生,我也要学着他们,把自己的小家拢在一起,把这份“和”传下去。毕竟,家安了,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有底气。
我母亲是幸福的。愿世上所有老人都如她,也愿世上所有子女对父母都如我哥嫂一样尽心尽力,把“孝”藏在日常里;愿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愿世间的人们对亲人少些计较,多些真心;愿所有人都懂得:家和,则万事兴!
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织)!!!
大赛日期:2025年8月1日--9月26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的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现代民族文化之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鲁迅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鲁迅文化杯全国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3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1、《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2、《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