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记
作者 真真
主播 燕子
七月的泸沽湖,湖水澄净如镜,清得能照见游人心底最隐秘的心思。天光云影徘徊其上,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宛若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弄着。
我们抵达时正值盛夏,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然而一入泸沽湖地界,暑气便骤然消散。远山如黛,湖水湛蓝,当地人唤作"母湖",大约因其孕育了摩梭人独特的母系文化。湖畔散布着古朴的木楞房,炊烟袅袅升起,未及飘远便被山风揉碎。黝黑的猪槽船泊在岸边,船身斑驳,漆皮剥落处显露出岁月的刻痕,随着湖水的微漾轻轻摇晃。
傍晚时分,我们沿着湖岸漫步。湖水轻拍岸石,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大地均匀的呼吸。远处游船返航,船上的游客举着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地亮起,刻意捕捉着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
入夜后的泸沽湖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湖面黑沉沉的,倒映着几点稀疏的星光。湖畔篝火旁,年轻人随着流行音乐起舞,火光在他们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更远处,一对情侣相拥而立,女子穿着租来的摩梭服装,男子举着手机自拍,夜风将欢语吹作碎银,消散在黑暗中。这些场景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传统与现代、本真与表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达成了一种奇异的平衡。
夜宿湖畔摩梭情缘客栈,推窗望去,星空璀璨得令人屏息。湖面如镜,将漫天星斗尽数揽入怀中,仿佛天地在此刻真正相连。月上中天时,清冷的月光洒在湖面,那光亮竟透着几分孤寂。后半夜雷声乍起,大雨滂沱,将白日的燥热冲刷殆尽,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湖水混合的清新气息。
清晨醒来,天已放晴。经过夜雨的洗礼,泸沽湖宛如初生的婴儿,纯净得不染尘埃。薄雾笼罩湖面,远山若隐若现,宛若仙境。阳光穿透云层,在湖面投下变幻的光影,从浅蓝到深蓝,层层晕染开来。最令人惊艳的是湖中绽放的水性杨花,洁白的花朵随波摇曳,宛如水下精灵的舞蹈,为这片静谧的湖水注入无限生机。
湖畔的摩梭村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木楞房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安宁。炊烟袅袅升起,与湖光山色浑然一体。随着太阳升高,薄雾渐渐散去,湖水愈发澄澈,反射的阳光竟有些刺目。岸边传来孩童嬉戏的笑声,赤脚跑过的身影惊起了芦苇丛中的水鸟,翅膀拍打的声音清脆悦耳。
临别之际,一位摩梭女子划着猪槽船从湖心缓缓驶过,歌声随风飘来,简单质朴的旋律却直抵人心。船过处,涟漪荡开,将倒映的云影揉碎又重组。岸边芦苇沙沙作响,与湖水轻柔的拍岸声交织成自然的乐章。我忽然明白,泸沽湖的清澈不仅映照万物,更以它的博大让一切终将消逝——无论是游人的心事,还是现代文明的印记。
这片被称为"母湖"的水域,千百年来滋养着摩梭人的文化。他们的走婚制度、女系家庭,与这片山水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当我们带着都市的浮躁离去,泸沽湖依旧波澜不惊,用它亘古不变的澄澈,包容着所有来者的欢喜与惆怅。
归途中,我再次望向车窗外的湖面。阳光下的泸沽湖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仿佛在说:来过,便是永恒。
~~~~~~~~~~~~~~
主播 燕子(左) 作者 真真(右)
【作者简介】童绍洁,笔名真真,生于彩云之南的永胜三川坝子。中华诗词学会、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云南凡美心理健康机构旗下文学社常驻作者。半生金融人,擅以诗词酿心境,散文煨时光,喜书评创作。 左手诗意,右手烟火,在格律平仄中烹调生活百味,于字里行间里打捞岁月清欢。
【主播简介】王燕燕,播音名燕子,热情开朗的山东人,退休后选择春城昆明开启诗意晚年,爱好广泛, 特别喜欢朗诵和太极拳。朗诵作品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散文,多次登台参与诗歌朗诵会及文艺汇演,在多个网络平台累计发布朗诵作品上百篇,播放量高达几十万。和燕子一起,在声律平仄间感受文字的温度,于太极云手中拥抱生活的雅致!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沈道明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汤 林 李琼惠 毛秋实
焦玉琼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月满西楼
吉 晶 歌者常乐 万花 祥云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