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17讲讲义
宁静 日月整理
学习带过曲〔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
一、带过曲介绍
“带过曲” 是元曲中散曲的一种特殊体式,属于小令的变体,指在一支曲牌(正曲)演唱完毕后,根据音律衔接的需要,再连带使用一两支(通常不超过三支)宫调相同、音律可以衔接的其他曲牌,共同组成一篇完整的作品,整体仍归属小令范畴,而非套数。
1.核心特征
宫调一致:正曲与所带曲牌必须同属一个宫调(如同为 “中吕宫”“双调” 等),确保音律和谐、演唱连贯,这是构成带过曲的基础。
曲牌数量固定:通常为 “1+1”(1 支正曲带 1 支过曲)或 “1+2”(1 支正曲带 2 支过曲),极少超过 3 支,且过曲数量需在曲牌名称中体现(如 “山坡羊过青哥儿” 是 1 带 1,“雁儿落过得胜令” 也是 1 带 1)。
内容连贯:正曲与过曲的内容需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情感、意境或叙事逻辑一脉相承,过曲是对正曲的补充、延伸或深化,而非独立成篇。
标注规范:作品标题中需明确标注 “过” 字,以区分单纯的单支小令,如张可久〔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马致远〔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
2.与其他散曲体式的区别
元曲散曲主要分 “小令”“带过曲”“套数” 三类,三者核心差异如下:
体式 曲牌数量 宫调要求 篇幅与结构 代表例
小令 1 支 单一宫调 短小精悍,独立成篇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带过曲 2-3 支(1 正曲 + 1-2 过曲) 所有曲牌同属一宫调 篇幅略长于小令,仍属小令范畴 张可久〔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
套数 多支(至少 3 支,无上限) 所有曲牌同属一宫调,且有 “尾声” 篇幅长,结构完整(含引子、正曲、尾声),可叙事抒情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3.常见带过曲组合
因宫调、音律限制,带过曲的组合较为固定,常见的有:
中吕宫:山坡羊过青哥儿、十二月过尧民歌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楚天遥过清江引
仙吕宫:后庭花过青哥儿
4.作用与价值
带过曲的诞生,是为了在小令的 “短小” 框架内,突破单支曲牌的容量限制 —— 既保留小令的凝练性,又能通过 “过曲” 补充更多细节、延展情感,使内容表达更充分。例如张可久〔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以 “山坡羊” 描绘分水关的险峻实景,再以 “青哥儿” 抒发羁旅的愁思,景与情通过两曲衔接,层次更鲜明。
二、〔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介绍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 是中国古典散曲中的一种带过曲体裁,属于 “中吕宫” 声腔系统,由 “山坡羊” 和 “青哥儿” 两支曲牌组合而成,用于完整表达一层意思,两支曲牌在音律、句式上需衔接协调。
1. 核心构成
宫调:中吕宫,散曲常用宫调之一,曲风多偏明快、刚健,也可表达苍凉、感慨等情绪(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即属中吕宫)。
曲牌组合:
山坡羊:主体曲牌,句式灵活,通常为 “五、五、七、四、四、七、三、三、四”(9 句),可押平声韵或仄声韵,多用来铺陈场景、抒发感慨。
青哥儿:后续曲牌,作为 “带过” 部分,句式多为 “七、七、七、四、四”(5 句,或略有变体),需与前曲 “山坡羊” 押同一韵部,作用是补充意境、深化情感,或承接前文叙事。
2. 特点与用法
功能:相比单支曲牌,“带过曲” 能容纳更丰富的内容,适合表达稍复杂的情感或场景(如写景兼抒情、叙事兼议论),但结构仍比 “套数”(多支曲牌联套)精简。
韵律:两支曲牌必须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且平仄需符合各自曲牌的格律要求,确保音律和谐。
3. 示例(元曲经典,非完整带过曲,供参考句式)
山坡羊(节选)(张养浩〔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青哥儿(示例句式)(可接于 “山坡羊” 后,同押 “u” 韵):
“千古兴亡谁诉,百年哀乐同赴。只剩残碑伴老树,往事难寻,旧痕空驻。”
三、列举一些〔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的经典作品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的经典作品有元代曾瑞的〔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以及当代的一些作品如〔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汾河渡口〕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这是元代散曲作家曾瑞的作品。曲中用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 等句,以比喻、夸张等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分水关的险峻,“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 等内容则展现了作者在暮秋 “山雨霏微” 中经过时的艰困情景,风格豪放瘦硬,结句借景抒情,蕴藉有味。原文如下:
〔山坡羊〕: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岭头两分了银汉水。高,天外倚;低,云涧底。
〔青哥儿〕: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山雨霏微,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汾河渡口〕:当代作品,作者不详。此曲描绘了汾河晚渡的美景,“夕阳斜照,游人热闹,汾河晚渡霞光耀。步虹桥,忆前朝,山衔落日千林茂,渡口归船波浩渺”,展现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过曲部分 “我和清风相抱,鸟随落日回巢。晚渡烟波没晚潮,福地云霞化醇醪,乾坤小”,将个人情怀融入自然,意境悠然。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夏日田园〕:当代作品,作者不详。曲中描绘了乡村夏日的景象,“熏风拂面,骄阳相伴,麦田凝碧虫踪现。絮翩跹,燕呢喃,犁锄翻动裳沾汗,犬卧墙根慵懒观”,呈现出宁静而热烈的田园画面。“孩童手摘青杏,村姑锄耪肥田,老汉栽葱把土填。农舍炊烟绕篱旋,陶公羡” 则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五一踏青〕:当代作品,作者不详。该曲描绘了五一踏青时的场景,“轻风吹绿,阳光添浴,欢天喜地田原去。草伸躯,树长须,迷人景色开心聚,山药粉花陶醉女。牛,吃苜蓿,羊,吃苜蓿”,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黄芩除湿能愈,车前利水常需,甘草调和百药居。塞北珍奇遍山区,神州誉” 则体现了自然的馈赠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四、〔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的曲谱及制曲要点如下:
曲谱
〔中吕・山坡羊〔:× 平 × 去△,× 平 × 去△,× 平 × 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 平 × 仄平平去△,× 仄 × 平平去上△(可平)。平▲,× 去平△(可上);平▲,× 去平△(可上)。
〔青哥儿〔:平平 × 平平厶△,× 平 × 仄平平△(可去),× 仄平平厶仄平△。× 仄平平厶平平△,平平去△。
制曲要点
韵律方面
押韵严格:制曲用〔中原音韵〕,整首曲需一韵到底,且曲不仅讲平仄,还分仄中的上声和去声,韵脚字要符合相应的声调要求。
句式与对仗方面
句式要求:〔中吕・山坡羊〕句式较为灵活,但要注意平仄和字数的大致规定。〔青哥儿〕句式相对固定,需按照曲谱填写。
对仗要求:〔中吕・山坡羊〕的一、二句工对,四、五句对仗,六、七句尽量对仗,尾四句需用扇面对,以单字对三字为好,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内容与风格方面
题材广泛:适宜怀古、叹世、吟景、咏人、叙事等多种题材,可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风格鲜明:中吕宫曲风多偏明快、刚健,但也可根据内容表达苍凉、感慨等情绪,语言上要符合散曲 “趋俗尚趣” 的审美特点,可适当使用口语化表达和衬字来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五、〔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赏析
1.〔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的曲谱如下:
〔中吕・山坡羊〔:× 平 × 去△,× 平 × 去△,× 平 × 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 平 × 仄平平去△,× 仄 × 平平去上△(可平)。平▲,× 去平△(可上);平▲,× 去平△(可上)。
〔青哥儿〔:平平 × 平平厶△,× 平 × 仄平平△(可去),× 仄平平厶仄平△。× 仄平平厶平平△,平平去△。
曲谱中,“×” 表示平仄不拘,“△” 表示押韵,“▲” 表示可押可不押,“厶” 表示仄声(上声或去声)。
2.〔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的原文如下:
〔山坡羊〕: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岭头两分了银汉水。高,天外倚;低,云涧底。
〔青哥儿〕: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山雨霏微,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
3.〔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的原文注释如下:
佛髻:指佛塑像上的发髻。这里用来比喻山峰的形状,形容山峰如佛髻般秀美。
鳌背:指海上神山。〔列子・汤问〕载,渤海有五座神山,随波漂荡,天帝恐其漂走,命十五巨鳌载负。此处形容人登上分水关,如同站在神鳌的背上,突出其高险。
石磴:即石阶。“穿云石磴盘松桧” 意思是石阶穿过云层,盘旋在松桧之间。
龙蟠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龙蟠虎踞东南地” 表明分水关所处的东南之地地势险要。
银汉水:指银河之水。“岭头两分了银汉水” 是说岭头的水流向两边,如同平分了银河之水,形容分水关的水势。
霏微: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山雨霏微” 描绘了山间细雨纷纷的情景。
行不得:是鹧鸪的啼叫声,因其声似 “行不得也哥哥”,常被用来表达旅途艰难、行路愁苦的情绪。
4.〔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详细解析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是元代散曲作家曾瑞的作品,以下是对其原文的详细解析:
〔山坡羊〕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佛的发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秀美与高耸。“人登鳌背” 则夸张地表现了人登上分水关时,仿佛站在神鳌的背上,突出了分水关的高险。“穿云石磴盘松桧”,意思是石阶穿过云层,盘旋在松桧之间,进一步强调了登山的艰难和环境的险峻。
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一关围,万山齐” 描绘了分水关被众多山峰环绕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雄伟的气势。“龙蟠虎踞东南地”,用 “龙蟠虎踞” 来形容分水关所处的地势,突出了其地势的险要,仿佛是东南地区的重要屏障。
岭头两分了银汉水:此句写岭头的水流向两边,如同平分了银河之水。“银汉水” 即银河之水,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分水关的水势,也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高,天外倚;低,云涧底:这两句是对分水关地势的进一步描写,从高和低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说它高,仿佛倚天而立;说它低,又仿佛深入云涧底部,再次强调了分水关的高耸和险峻。
〔青哥儿〕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此句开始描写行人的情况,说行人在这样的山路上奔波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在暮秋时节。暮秋天气寒冷,西风拂面,透骨的寒冷穿透了行人的衣服,进一步突出了旅途的艰辛。
山雨霏微,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山雨霏微” 描绘了山间细雨纷纷的情景,“草虫啾唧” 则从声音的角度,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天气下,行人身上被雨水淋湿,脚底沾满了泥巴,形象地展现了行人在雨中艰难行走的狼狈状态。
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最后,作者借鹧鸪的啼叫声 “行不得”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鹧鸪的啼叫在此时听起来格外令人痛恨,因为它仿佛是在提醒行人前方的道路艰难险阻,无法前行,进一步烘托出了行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提高班第17期作业
宁静 日月出题
一、要求
1.曲牌〔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
2.曲题:(以下曲题三选一)
1)闲庭话秋:叙与友人庭中品茶、话及 “夏去无炎”,抒闲适心绪;
2)忆旧年秋:借 “旧院梧桐”、“故园桂树”等,叠合今秋景致与往昔回忆;
3)秋晨感怀。
3.韵依中原音韵
4.韵部:用“江阳”“萧豪”“尤侯”其中的一个韵部。
二、曲谱
〔山坡羊过青哥儿・过分水关〕的曲谱如下:
〔中吕・山坡羊〕:× 平 × 去△,× 平 × 去△,× 平 × 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 平 × 仄平平去△,× 仄 × 平平去上△(可平)。平▲,× 去平△(可上);平▲,× 去平△(可上)。
〔青哥儿〕:平平 × 平平厶△,× 平 × 仄平平△(可去),× 仄平平厶仄平△。× 仄平平厶平平△,平平去△。
三、制曲要点
韵律方面
整首曲需一韵到底,注意上声和去声的运用。
对仗要求:
〔中吕・山坡羊〕的一、二句工对,四、五句对仗,六、七句尽量对仗,尾四句需用扇面对,以单字对三字为好,如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青哥儿》的七字句可根据内容灵活调整,核心是服务于曲的演唱与情感表达。
四、例曲:
例曲1.
曾瑞(元代)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过分水关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岭头两分了银汉水。高,天外倚;低,云涧底。(带):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山雨霏微,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痛恨杀伤情鹧鸪啼:“行不得!”
例曲2.
李宏弟(当代)
〔中吕•山坡羊带青哥儿〕华阴网红包子 (新韵九真)
皮儿薄嫩,瓤儿柔顺,香喷喷的包子涎儿浸。始清晨,越黄昏,停车场上排方阵,食客熙熙拥进门。桌旁,满是人;门边,满是人。(带)端来一笼来劲,抓来一个直吞,不管吃姿不烫唇。咥过三笼带三盆,无须问。
五、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ד;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平△(去)——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去声韵。
六、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2025.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