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遥望寄乡愁 心归故里聚乡音
2025年8月26日的福州,暑气渐消,墨香正浓。福建省画院美术馆前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盛会在此启幕。
美籍华人、福清籍画家俞山先生"山海遥望,心归故里"回乡展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展出其五十余幅代表作,分为“异域行吟”“闽水长流”“神州纵览”三大系列,涵盖水彩、油画等作品,集中呈现了俞山先生数十年来融汇东西的艺术探索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此次展览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等共同主办,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福清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并得到多家艺术机构与公益组织的支持。
展览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众多艺术爱好者、文化界人士及市民观众早早到场,共同见证这位跨越中西的艺术游子时隔多年后的深情“归航”。俞山先生多年好友、同学、艺术同行以及从香港、厦门、漳州等地专程赶来的亲友团齐聚一堂,现场掌声不断,气氛温馨而隆重。
一堂跨越山海的"故乡课"
上午10时30分,开幕式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一层大厅举行,各级领导、美术界专家与俞山先生的亲友故交约15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福清市文体旅游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并致辞。
福清市知青文化研究会组织30余名理事及会员专程赴会,在笔墨光影间触摸一位游子与故土的精神共鸣,用共同的乡愁搭建起艺术与岁月的对话桥梁,成为现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他们中既有曾与俞山先生年少相识的同乡,也有久闻其名的艺术爱好者,当福建省美协主席盛赞"俞山的画笔是连接中美文化的纽带",当福建省画院院长和福清市文体旅游局领导感慨"游子的丹青里藏着最深的乡愁",知青们频频颔首——这份对故土的眷恋,与他们当年扎根乡土、反哺家乡的热忱,有着跨越时代的默契。
俞山先生的致辞带着乡音的温度,他虽言语低调、语气平和却充满着感染力。他在致辞中坦言:“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展出这些画,是我几十年艺术生涯中最动情的时刻”。他的故乡情,瞬间拉近了与在场者的距离。这位荣登美国版《世界名人录》的艺术家,如今身兼美国壁画家协会唯一华裔画家、美国水彩画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但其艺术履历的起点,始终清晰地印着"福清"二字:自幼受父母——新中国首批北京大学生的熏陶爱上绘画,1977年考入福建艺术学校,1985年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全国仅招两名的研究生之一,1986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故土文化的滋养。
一卷融合中西的"艺术志"
步入展厅,50余幅油画、水彩画作品如打开的画卷,铺展出游子的精神轨迹。俞山以画笔为舟,融合东西美学,在闽江光影与欧美风景间架起文化桥梁,完成一场跨越山海的艺术归乡。
不少观众在他的“闽水长流”系列前驻足良久,画面中熟悉的闽江光影、武夷春色、三坊七巷烟火,唤起了深深的文化共鸣。"异域行吟"系列里,《密西西比河印第安人》壁画草稿大气磅礴,水彩《波士顿街景》光影灵动,西方绘画的写实功底与色彩张力扑面而来;"闽水长流"系列中,《龙江古桥》以水墨意境晕染油彩,《石竹山远眺》用舞台美术的构图巧思勾勒故乡轮廓,还有《东壁渔港》、《月是故乡明》、《南岭牧场》、《东关古寨》等展品铭刻着俞山先生对三幅之地——福清故乡的深深眷恋。
"你看这处笔触,像不像咱们当年在田间地头看到的晨露?"知青们在《闽江渔火》前驻足低语。他们中有人认出画中熟悉的榕树形态,有人从色彩里读出对故乡四季的记忆——俞山先生将舞台美术设计的空间感融入绘画,让静态的画布流动着生活的气息,恰如知青们记忆中那些鲜活的乡土场景。这份匠心和我们当年扎根农村搞建设的劲头,是相通的。"
一座联结故土的"同心桥"
开幕式上,福清市文体局杨局长的评价道出众人心声:"俞山先生用画笔架起了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更用赤子之心搭起了连接故土的情感桥。"这一点,在知青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他们中不少人曾与俞山先生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在福清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后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却始终把根扎在家乡。
参观途中,知青们与俞山先生亲切交流,回忆故乡的老街区、老榕树,探讨艺术创作中如何保留乡土记忆。研究会会长陈维宁代表知青向俞山先生赠送了《福清知青岁月》画册,扉页上"山海隔不断乡愁,岁月磨不灭初心"的题字,让这位旅美画家久久凝视。"看到家乡的知青们还在为传承乡土文化奔走,我深受感动。"俞山先生表示,此次画展只是开始,未来将推动更多中美艺术交流活动走进福清,让故乡的山海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画展将持续至9月1日,而这场艺术与乡愁的相遇,已在知青们心中种下新的种子。正如他们在观后感中所写:"俞山的画是一面镜,照见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也映出了我们这代人对土地的深情。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这里,这份坚守,与艺术的初心一样,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