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毋东汉
8月26日午后,我兴致勃勃地在大唐不夜城长安大剧院观看了陕西非遗表演。内容包括:打腰鼓、喷火、手影、翎羽平衡、拾玉镯穿针引线、变脸术等。
安塞腰鼓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飒爽英姿和豪迈。喷火显示了秦腔艺术中这一特技的张力。手影是徒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动态剪影,有狼、马、猫、兔、小鸟、鸡、鸭、鹅等,栩栩如生。翎羽平衡表演很神奇,许多窄长木片互相托附,顶端横挑着一根羽毛。表演的女演员把它们最后置放在一根柱子顶端,可以撒手,向观众致意。这时,她拿掉了至关重要的羽毛,整个交错有致的“爻”状木片架子失去平衡,木片散落在地。微不足道的轻轻的羽毛,把“牵一发动全身”体现到极致。
《拾玉镯》中,花枝招展的孙玉娇在一本书中选彩线,合线,穿针、引线等做女红细节,伴着音乐效果,十分令人愉悦。这在该爱情剧中是最没意思的细节,单独拿出来作为节目,却很有看头,效果如砍掉双手的维娜斯。不得不惊叹演员的表演功底。
高潮在变脸表演,实在震撼。三位武将打扮的男演员,踏着音乐上场,他们随着音乐节奏,变换着脸谱:或威武、或惊艳、或恐怖、或诡异、或丑陋、或奇怪,变得极其快速。不是拧个身变,不是用扇子掩一下变,而是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眨眼变!而且有时在一秒钟内紧连变两次。他仨还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击掌,零距离欣赏表演。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三位演员变出自己化妆前的“卢山真面目”,含笑谢幕。这实在令人惊讶,叹为观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表演艺术细节在舞台上都不是决定剧情发展、人物命运的因素,但对表现人物性格、生活情境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体现演员演技的精湛程度和功夫修养,比“提袍甩袖亮靴底”的难度要大得远。
把这些特殊细节荟萃作为一个专场,是长安大剧院一大发明。突显了陕西非遗继承和发展的一个窗口,我为之点赞、喝彩。情不自禁曰:
安塞腰鼓腾云烟,
龙腾虎跃踢平山。
猫兔马鸟映屏幕,
徒手剪影若自然。
穿针引线似有声,
喷火变脸眨眼间。
精彩细节得荟萃,
功在长安大剧院。
2025.8.26.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