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兰作品选(5)
《上品风》第325期
歌行体•昭君行
张培兰
汉家宫阙深似海,秭归女儿初长成。
十六选入掖庭里,素颜不与俗争荣。
画师索赂不肯与,画笔徒将风华轻。
三年未睹君王面,独对铜镜理琴声。
琴声咽咽含乡思,月照长门梦不成。
忽闻匈奴来请婚,单于亲至长安城。
金殿之上忽自荐,举朝惊叹失容声。
元帝方识倾城色,悔杀毛延寿丹青。
紫台一去关山远,朔风卷沙扑车旌。
雁门秋冷驼铃咽,渐远长安万重程。
大漠茫茫接天碧,琵琶弹出故乡情。
弦音初似溪泉咽,复作长风掠草鸣。
南飞雁阵闻声驻,坠向沙洲忘振翎。
千古传名“落雁”事,胡尘万里伴孤征。
车载丝绸兼稻种,一路播撒和平萌。
单于帐前举盛礼,封作宁胡阏氏荣。
毡帐膻肉初难适,胡风猎猎卷衣旌。
不怨殊俗多异趣,学语走马牧牛牲。
织锦技艺传胡女,慧心渐使胡部倾。
单于薨逝风云变,胡俗须嫁后王庭。
汉使传来天子诏,“从胡”二字断归程。
忍抛礼教遵殊俗,知系汉匈百万生。
一儿一女胡地长,渐见边城烽火宁。
牛马布野炊烟起,三世不闻金鼓鸣。
晚来独上王庭堞,南望长安暮云平。
故园万里归无日,青冢终埋瀚海坪。
休言女子非英物,柔肩能系两国盟。
不是倾城颜色好,是将家国抵生平。
至今一曲琵琶语,犹绕阴山诉旧情。
三句半•打搅团
张培兰
(甲)竹板一打响叮当
(乙)听咱把那搅团讲
(丙)西北美食有门道
(丁)快跟上!
(甲)玉米金黄赛朝阳
(乙)铁锅烧水冒热浪
(丙)面粉飞瀑空中扬
(丁)手要忙!
(甲)铲子转圈画圆场
(乙)顺时搅动别转向
(丙)左三圈接右三圈
(丁)翻波浪!
(甲)疙瘩烫面要碾光
(乙)腕子用力噼啪响
(丙)胳膊酸麻也不怕
(丁)挺住强!
(甲)柴火灶里火苗旺
(乙)蒸汽腾腾满厨房
(丙)搅到软玉般粘稠
(丁)焖半晌!
(甲)蒜泥辣子醋喷香
(乙)韭菜葱花撒几行
(丙)黄瓜豆芽脆又嫩
(丁)配色靓!
(甲)搅团颤巍巍出缸
(乙)铁勺挖进白瓷碗
(丙)浇上汤汁冒油光
(丁)馋得慌!
(甲)酸辣鲜香味满堂
(乙)舌尖跳舞心欢畅
(丙)老人笑开娃娃嚷
(丁)抢着尝!
(甲)男女老少都爱这
(乙)家常美味永流芳
(丙)竹板再打声又亮
(丁)请品尝!
三句半•扶风社建谱新篇
张培兰
锣鼓敲响台上站
四人登场笑开颜
今天不把别的表
开言!
中央八项规定严
扶风落实走在前
社会组织齐响应
攻坚!
五月廿六聚一堂
民政四楼会议忙
领导带头抓学习
领航!
学《作风建设论述编》
党风社风紧相连
纯洁队伍树正气
向前!
社工部长薛永超
党建知识讲得妙
组织覆盖分两类
明了!
三人党员建支部
关系全转才稳固
功能支部灵活设
真酷!
联合组建也可行
条件不足有路径
党指青妇协同上
都行!
局长炳利领学忙
廉政党课记心房
八项规定深贯彻
要强!
支部书记责任担
带头示范冲在前
党员个个争表率
争先!
工作生活严律己
党性修养不松劲
忠诚品格树起来
坚定!
会议内容干货多
方向清晰办法妥
党建工作有指引
收获!
社会组织干劲足
党建引领绘宏图
服务群众办实事
靠谱!
风清气正氛围浓
团结协作不放松
县域发展添活力
立功!
这次会议意义深
精神传达到基层
全员行动抓落实
必赢!
三句半里表心声
扶风社建新征程
携手并肩创佳绩
前行!
2025.5.27
相声•话说东观山
张培兰
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鞠躬)
乙:哎,您也在呢?刚瞅见您打东边来,这是去哪儿溜达了?
甲:您好!我跟二十多个朋友,浩浩荡荡奔东观山了!这才下山。
乙:嚯,东观山?那地儿我知道,扶风县城北边,乔山上的宝贝疙瘩!听说山上有三座观,东观、中观、西观,还是《封神榜》里三霄姐妹修道的地方?
甲:没错!就冲这传说也得去瞅瞅啊。您猜怎么着?上山的路是水泥的,车开得那叫一个稳,不知不觉就到半山腰了。
乙:这倒省事儿。到了地方有啥热闹?
甲:热闹可就多了!正赶上庙会,停车场满得都快溢到土门口去了。离寺庙还有段路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没停过,夹杂着诵经的声儿,旁边广场上还有大妈跳广场舞,焚香炉里的火腾腾的,那烟那香,绕得人都快成仙了!
乙:嘿,这动静够全乎的。寺庙里头有啥讲究?
甲:先说那三霄殿,五间大殿真气派!中间供着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姑,东边玉皇爷,西边送子娘娘,各司其职,一点儿不耽误。
乙:还有传说吧?我记得那恶龙的故事挺带劲。
甲:您知道得还不少!说是周朝时候,乔山有条恶龙作乱,三位姐妹去三仙岛学艺,回来把恶龙给收拾了,老百姓才过上安稳日子。这不,修庙立会,全是念想。
乙:真是为民除害的好仙姑。除了三霄殿,还有啥殿?
甲:南边灵官殿,四面流水卷棚,造型特别致,里头供着赵公明、关公四位财神,谁见了不得多瞅两眼?东边有座廊桥,站桥上那风一吹,得,啥烦心事都没了,往下看能瞅见水泥厂,往南看全是村庄田野,跟看画儿似的。
乙:这视野可以啊。再往上走呢?
甲:上台阶到上院,观音殿里的观音菩萨,那叫一个慈悲庄重。再往上是师傅们的住处,穿过过道上二十二个台阶,就到大雄宝殿了。五间殿宇依山而建,里头三大古佛、文殊普贤、十八罗汉,那金身,那造型,栩栩如生,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乙:够壮观的。西边还有啥?
甲:西边三间老母殿,东山老母、无生老母、灵山老母全在这儿,各有各的神通。南边三清殿,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气势别提多足了。
乙:我听说还有个观音亭?
甲:您算问着了!从三清殿小门出去,走段山路就到了。亭子里有尊两米高的汉白玉观音,通体雪白。最绝的是亭子装了玻璃,棱上还挂彩灯,晚上一亮,五颜六色的,几十里外都能看见,跟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似的!
乙:这可真新鲜。站在那儿能瞅见啥?
甲:向南看,秦岭隐约可见,百里秦川全在眼皮底下,扶风县城的高楼、法门寺的舍利塔,还有关中平原上黄一块绿一块的田野,美得让人挪不动腿!关键是凉快,夏天去那儿,暑气全消,神清气爽!
乙:听着就舒坦。后来你们还去哪儿了?
甲:从寺庙出来去了土门口,就在东观山东边二百多米,两山之间的豁口,过去是进深山的要道。山顶上有棵千年古柏,老远就能看见。
乙:上去瞅瞅了?
甲:想进深山,可路被铁门封了,我们就爬东边的山顶。那小路难走着呢,拨开草,抓着树枝,好不容易上去,一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乙:值不值啊?
甲:太值了!向北看,群峰跟波涛似的,一重叠一重,一眼望不到头。回头看东观山,庙宇在绿树里藏着,雾气袅袅,活脱脱人间仙境!
乙:得,听您这么一说,我这脚脖子都痒痒了,改天也得去转转!
甲:去吧去吧,保证让您觉得不虚此行!
乙:得嘞,那咱回头约着再去一趟?
甲:没问题,就这么定了!(鞠躬谢幕)
相声•百年风华说党史
作者:张培兰
【开场】
甲:(大步走上台,向观众鞠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
乙:(紧跟其后,笑着附和)哎,大家好!
甲:今天咱们俩往这一站,是有个特别的事儿要和大伙唠唠。
乙:没错,您知道今天啥日子不?
甲:这我能不知道嘛!今年是2025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啦!
乙:哟,这可是个大日子,值得好好庆祝!
【回顾历史】
甲:您还别说,这104年的党史,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乙:是呀,我就纳闷了,您说这党刚成立的时候,那条件得多艰苦啊?
甲:那可不是一般的艰苦!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十几位有志青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秘密召开会议,这就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乙:就这么简单?在一条小船上就成立了?
甲:简单?您可别小瞧这小船,那可是咱们党的“摇篮”!当时环境恶劣,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代表们只能转移到船上继续开会,这才完成了建党大业。
乙:哎呀,太不容易了!那后来呢?
甲:后来啊,党就开始带领咱们中国人民闹革命啦!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乙:这些我都听说过,不过我就好奇,那时候的人咋就这么有勇气呢?
甲: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呐!就说长征吧,那可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乙:长征我知道,二万五千里呢!这一路上得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啊。
甲:可不是嘛,翻雪山、过草地、渡江河,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战士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硬是完成了这一壮举。
乙:太了不起了!我要是生在那个时候,估计走几步就坚持不下去了。
甲:您可别这么说,真到了那个时候,您肯定也能和战士们一样英勇无畏。再说了,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新中国成立】
甲: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乙: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儿啊!那一刻,全国人民肯定都激动坏了。
甲:那是当然!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整个中国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家作主了!
乙:站起来了好啊,不过这站起来之后,日子就好过了吗?
甲:哪有那么容易啊!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经济落后,一穷二白。
乙:那可怎么办呢?
甲:党又带领人民开始了艰苦的建设。土地改革,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乙:这些都是从无到有的大突破啊!
甲:没错,还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更是让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
乙:这我知道,“两弹一星”元勋们太伟大了,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甲:可不是嘛,没有他们的付出,哪有咱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改革开放】
甲:到了1978年,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开放。
乙:改革开放我熟,这可是让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一步。
甲:对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乙:我记得有首歌里唱“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就是说的改革开放吧?
甲:正是!这个圈就是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小渔村,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这就是改革开放的速度和力量!
乙:太震撼了!那除了深圳,还有哪些地方发展得好呢?
甲:那可多了去了,珠海、汕头、厦门,还有后来的上海浦东新区,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乙:我发现,这改革开放不仅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甲:没错,以前大家穿的衣服颜色单一,款式陈旧,现在呢,时尚潮流,五花八门。
乙:吃的也不一样了,以前是吃饱就行,现在讲究营养搭配,各种美食琳琅满目。
甲:住的也从破旧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住宅小区。
乙:出行更是方便,汽车、高铁、飞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甲: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咱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新时代成就】
甲:进入新时代,党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乙:您给具体说说,都有哪些新成就呢?
甲:比如说脱贫攻坚,这可是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咱们实现了全面脱贫,让近亿贫困人口过上了好日子。
乙:这太了不起了!这么多人脱贫,得付出多少心血啊。
甲:是啊,无数扶贫干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帮他们找产业、谋出路,有的甚至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
乙:他们都是英雄!除了脱贫攻坚,还有别的吗?
甲:当然有,科技创新也取得了重大突破。5G技术、高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量子通信……咱们在很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乙:这些成就确实让人骄傲!感觉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甲:没错,还有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咱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
乙:这都是党领导有方,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啊。
甲:而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乙:这话怎么理解呢?
甲:你看啊,新时代十年,我们锻造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乙:这确实是重大成果,还有呢?
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坚实基础。同时,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我们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展望未来】
甲:过去的104年,党带领咱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未来,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咱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乙:那肯定的!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咱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乙:说得好!让我们一起祝福党生日快乐,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甲、乙:(一起向观众鞠躬)谢谢大家!
相声•书画里的抗战记忆
张培兰
(甲、乙两位演员上台,鞠躬)
甲: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
乙:哎,今天这场合有点特殊,满墙都是字画,墨香扑鼻啊。
甲:那可不,这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咱们咸东社区办的,秦风诗词学会的老师们都来了。
乙:知道知道,我刚进门就瞅见了,三十多副书法,近二十副画,还有不少八十岁以上的老艺术家作品呢。
甲:说起这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你有啥感受?
乙:俩字——激动!想想当年,白山黑水起烽烟,卢沟晓月炮声隆,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太平。
甲:你这还挺有诗意,跟墙上的字画似的。我刚才看见一幅字,写的“同仇敌忾”,笔力遒劲,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乙:那是,当年四万万同胞拧成一股绳,将军挥剑,壮士横刀,平型关、台儿庄,打得鬼子魂飞魄散。
甲:还有画呢,有幅《青纱帐里》,你猜画的啥?
乙:还用猜?肯定是咱们的游击队员,借着青纱帐掩护,专打鬼子的黑枪!
甲:没错!还有老艺术家画的《地道战》,纵横交错的地道,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都是咱老百姓的智慧啊。
乙:不光有打仗的,还有幅画特感人,画的大娘给八路军送粮,大爷扛着锄头守村口,这不就是“妇孺送粮支前线,翁媪持锄守寨棚”嘛。
甲:所以说这书画展办得好啊,不用长篇大论,一笔一划,一墨一彩,就把那段历史说透了。你看那八十多岁的老会员,冒着酷暑创作,图啥?
乙:图的就是让咱别忘了,今天的好日子是咋来的!居安思危,才能走得更远。
甲:对喽,吕军政会长说得多好,这展览不光在咱社区办,还得去别的社区、企业巡展,让更多人看看。
乙:我提议,看完展览,咱都得琢磨琢磨,咋把这份精神传下去。
甲:简单,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万众一心,让咱中华民族越来越兴旺!
合:谢谢大家!
(鞠躬下台)
作者简介
张培兰,笔名杏花雨,陕西扶风人,主治医生。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理事,宝鸡市诗词学会理事,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扶风县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爱写作和朗诵。作品见《陕西诗词》《宝鸡诗词》《扶风文艺》《周原文艺》《都市头条》等多家书刊和网络平台。曾获得优秀诗人、诗词特等奖等。2024年获得长安四乐第一届格律诗大赛《咏西安碑林》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