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日出
文/青山依旧
前些时,随征行少年组织的“小浪背包客”野营活动,又一次走进太行山。在雄奇峻拔的周公山,我看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太行日出。
周公山位于中太行冀晋交界处,属于太行山主脉的一段。山上奇峰突兀,悬崖壁立,奇花斗妍,碧草连天,树木郁郁葱葱,这里“一山看两省,一地分两季”,是一处绝美的风景胜地。我们从河北一侧乘坐观光车穿过号称“八十八道弯”的凿壁公路,一路盘旋而上,一路惊心动魄。登临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仿佛来到了与炎炎夏日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中午时分,我们入住“云顶客栈”。这里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一个鞍部,“冀晋古栈道”从山坳间穿山而过,一头连着河北,一头通向山西。太行山纵贯南北八百里,平均海拔1000米,把华北大地切割成了两个阶梯。山的西边黄土高原丘峦起伏,沟壑纵横;山的东边地势陡然下陷,断崖百丈,绝壁如削,多条支脉绵延东去,将山脚深深地没入广袤无垠的华北大平原。我们行走于太行之巅,仰望蓝天白云,俯瞰群山崔巍,沐灿灿阳光,浴飒飒清风,观奇峰,看碧树,览芳草,觅野花,飘飘然如临仙境,恍惚中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晚饭后,带队的刘罡老师说:“明天早晨去看日出”。随行的孩子们激动地拍手跳跃,欢呼雀耀。我非常赞成这个安排,但内心却十分淡定。我对日出情有独钟,也有过多次看日出的经历。早些年,千里迢迢奔赴东岳,却因一场细雨与梦寐以求的“泰山日出”失之交背;那一年到威海旅游,为看“海上日出”特意选了临海的宾馆,没成想第二天早早起床,却见满天空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乌云,看日出的希望又一次化作了泡影。再后来,也有两次与日出有缘,一次是在从乌兰察布前往二连浩特的途中与“草原日出”不期而遇,另一次是在鄂尔多斯响沙湾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沙漠日出”,那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曾经令我激动不已。至于太行山日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大半辈子经历了无数个日出日落,却从来都不曾有过什么特别的感觉。现在说去看日出,我虽然少了孩子们的那份渴望,但也情愿凑个热闹。
第二天凌晨5时多一点儿,我们按预定时间起床,乘坐景区观光车前往观日峰。这时天尚未亮,月亮悬在空中。朦胧的月色下,风儿不吹,鸟儿不鸣,山峦、树木尚且酣睡于梦中,莽莽山野出奇的静谧。远处,依稀可以看到零零星星的灯光,那应该是散落于山间的村落。山上的空气有些凉,但来观日出的人并不少,黑压压站了一大片,大家翘首东望,静静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不经意间,东天边已经泛亮,云气蒸腾中显现出一大片彩霞。淡黄、橙黄、金黄,黄得灿烂;粉红、绯红、绛红,红得凝重;红与黄交融,明与暗辉映,光色闪烁,异彩纷呈。远远望去,似飘动的彩锦,又如金色的海滩。霞光之上,大片大片的乌云在铅灰色的天幕上浮动,犹如层峦叠嶂的连绵群山,更像是扑所迷离的海市蜃楼;贴近地平线处,光色深沉,黑魆魆的山峰静默于霞光下,此时的大自然越发显得宁静。
渐渐地,霞光越发明亮。突然间,有人惊呼:“看,太阳出来了!”循着众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摇曳的霞光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亮点,闪烁着,跳跃着,白亮白亮的。顷刻间,亮点越来越大,太阳从东天边影影绰绰的山峦中露出半个脸来,探头探脑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再过了一会儿,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金光洒向大地。阳光斜照,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山顿时显得清清朗朗,树木、花草也似忽然间睡醒了一般,绽露出光灿灿的姿色。回望西天边,月亮依旧悬挂在空中,在这“日月同辉”的天幕下,阴阳明灭,气象万千。人们纷纷摆动手机、相机,或拍照,或录像,于激动兴奋之中记录下眼前的壮美景观。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不知是谁领了个头儿,大家一呼百应,唱起这首振奋人心的抗日战歌,尽管声音噪杂,音调不齐,但气势豪迈,歌声如排山倒海般在山野间飘荡。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脑海中浮现出千军万马的壮烈场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太行山是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万千太行儿女参军参战,迎着朝日走上杀敌报国的战场,在巍巍太行铸起了战胜敌寇的铁壁铜墙。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太行山千山万壑间铭刻着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我伫立在阳光下,久久不愿离去。阳光照在山间,也照在我的身上,先前的寒意不复存在,温暖极了,舒爽极了。我冥冥中产生一种感觉——相比于“泰山日出”,这“太行日出”或许更壮观,更亲切。太行如此多娇,观日出何必远走泰山!
我惊艳于“太行日出”!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仿佛聚天地之灵气于一身,内心热血喷涌,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作者简介:青山依旧,本名郝永渠,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大学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信都区作协副主席,信都区作协散文艺委会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