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的金与托莱多的夜
作者:禾兮
科尔多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尽时,我们的车已碾过安达卢西亚平原的晨露。今天我们要去是被称为“欧洲之门”的西班牙首府马德里——那个藏着皇宫的金碧辉煌,也藏着堂吉诃德的荒唐与执着的城。
四小时的车程,像在往时光的亮处走。车窗外的橄榄树渐渐疏了,原野铺开成坦荡的黄,远处的风车转得慢悠悠,倒让人想起堂吉诃德挥着长矛冲过去的模样。导游说,马德里的太阳是直来直去的,连风里都带着点帝王气。果然,刚进城就看见宽阔的街道,楼宇笔挺,像一排穿着礼服的绅士。
抵达马德里时,阳光正漫过曼萨莱斯河。
驱车往皇宫去的路上,梧桐叶在风里翻卷,露出背面的银白。导游说,这些建于十九世纪的行道树,见证过二十位国王的加冕,也看过无数平民在广场上跳弗拉明戈。
马德里皇宫的门一推开,金就漫了过来。鎏金的廊柱,天鹅绒的红帘,水晶灯在穹顶垂下,光碎了一地。讲解员说这曾是腓力三世的居所,奢华得无与伦比。天花板上的油画描着神话,颜料里掺着金粉,几百年了,还亮得晃眼。可走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倒觉得那金有点冷——地毯太厚,脚步声都被吸走了,只有阳光从高窗漏下来,在地板上投下狭长的影,像谁在无声地叹息。有个穿制服的守卫站在角落,身姿笔挺,像尊不会动的雕像,他的影子贴在金墙上,竟比那些华丽的挂毯更有温度。
这里曾是国王处理朝政的地方,如今虽不再有王室居住,却仍是国宾访问时最重要的接待场所。
出了皇宫,沿着石子路往西班牙广场走。广场中央的喷泉正唱着欢快的歌,水花溅湿了几个孩子的裙角,他们笑着跑开,银铃般的笑声撞在塞万提斯的青铜像上。老作家的右手高举着鹅毛笔,左手按在一本摊开的书上,眉峰微蹙,仿佛仍在构思《堂吉诃德》的下一个章节。他的脚边,堂吉诃德骑着瘦马,长矛斜指天空,铠甲上还沾着“战斗”后的尘土——这对疯癫与清醒的伙伴,就这样在阳光下站了百年,看尽了马德里的晨昏与悲喜。
“你说,三毛有没有在这里站过?”同行的阿琳忽然轻声问。我们都笑了,却没人否认这个可能。她曾在信里写:“西班牙的广场是活的,每一块石头都藏着故事。”此刻望着塞万提斯像前的鸽子群,它们时而掠过铜像的头顶,时而停在堂吉诃德的矛尖上,倒真像极了那些在文字里飞来飞去的灵感。
太阳门广场的热闹是活的。鸽子在人群里踱来踱去,卖冰淇淋的小贩推着彩车,铃铛叮叮当当地响。马约尔广场就在不远处,腓力三世的雕像立在中央,石座上的纹路被摸得发亮。我们围着雕像合影,影子被午后的太阳叠在一起,像把几个世纪的脚印都踩在了一处。广场四周的拱廊下,咖啡馆的伞面撑开一片荫凉,穿白衬衫的老人眯着眼晒太阳,报纸落在膝头,风一吹,边角轻轻晃。这里的时光是散的,像杯没搅匀的咖啡,苦的甜的,都混在一起。
傍晚的伯纳乌体育场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外墙的红白条纹在暮色里格外醒目,看台上空无一人,却能想象到比赛日里山呼海啸的呐喊。导游说,这里是皇马的主场,劳尔曾在这里踢进过无数个关键球。我们站在场边,能看见球员通道的影子,仿佛还能听见球鞋摩擦草皮的声音。
之后我们驱车往托莱多去的路上,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车过曼萨纳雷斯河大桥时,我看见河面上有只白鹭,单脚站着,像幅静止的画。导游说,托莱多是“被时光遗忘的城市”,一千多年来,摩尔人、基督徒、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共生,留下了教堂、清真寺和犹太会堂交织的建筑。车转过最后一个弯道时,托莱多的轮廓突然出现在眼前——赭红色的古城墙像一道燃烧的火焰,在暮色里格外醒目。
托莱多的石板路比马德里更窄,也更陡。我们沿着主街往上走,两边的店铺挂着手工编织的挂毯,橱窗里摆着锡器和水晶杯。
晚餐的炖牛尾炖得酥烂,红酒的醇香混着肉香,漫了一屋子。
夜色渐浓时,我们在民宿的露台上吃晚餐。卡门太太端来炖羊肉、烤蔬菜和藏红花米饭,盘子,我望着远处的古城墙,不由想起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里写的:“托莱多的夜晚是温柔的,像母亲的怀抱。”此刻的晚风里,真的有这样的温度。
这一天的旅程结束了,可那些画面还在眼前流转:皇宫里的水晶灯,西班牙广场的鸽群,马约尔广场的钟声,伯纳乌的沉默,托莱多的月光。而三毛的影子,就藏在这些画面里,藏在每一块石板的缝隙里,藏在每一缕风的温度里,藏在每一个关于旅行的梦想里。
或许,真正的旅行从不是地理上的位移,而是在某个陌生的地方,与另一个自己重逢。就像此刻,我坐在托莱多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的古城墙,想着三毛写过的所有地方,其实都是她心里的地图——
原来最好的旅途,从不是看了多少华丽,是在金与黑、热与冷的碰撞里,忽然懂了——生活从来都这样,一半是皇宫的璀璨,一半是骑士的傻气,凑在一起,才够滋味。
作者简介:
禾兮:国家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数十年,热爱文学与诗歌,作品散见于多家媒体平台,擅长舞蹈,在肢体韵律中释放活力;热衷旅游,以脚步丈量世界,在行走中汲取生活灵感,涵养对生活的热忱。
广交朋友,往来不拘身份,既能与市井白丁畅谈生活烟火,亦能同学界鸿儒探讨思想深度,于多元交流中丰富人生维度。《当代文学艺术平台》主编,以专业媒体人的视角,搭建文学艺术交流桥梁,推动优质创作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