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分社诗词创作理论研究中心发布:评论员孙福奎格律诗创作理论专辑(2025082617——05)
格律诗的三种人称手法
文/ 孙福奎
人称有三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运用到格律诗中,形成各自特色。
看这首诗: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唐·李白《赠汪伦》)
这是典型的第一人称写法。以自身经历和感受,展示好友汪伦的深情厚谊,十分亲切,读之感人。
再看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这种第二人称写法,作者与儿子直接对话,增强情感共鸣,拉近距离,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再看这首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这首以第三人称写的诗,以客观角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咏赞将士保家卫国的精神。呈现得体,恢宏大气,感染力强。
从以上古诗中可见,各种人称的不同写法,有力地表现了诗作内容,赋予作品无限魅力。我们今天撰写格律诗,学习古人的创作方法,恰切地运用人称,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简介】孙福奎,1945年出生,现住黑龙江双鸭山市。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楹联家协会、靖远鹿鸣诗社会员。诗联作品和评论文章发表于多种报刊和文学微刊,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对联中国》《黑龙江省文学艺术名人》《党旗颂》《运河联声诗联选》《成安全国征联集锦》《芦九诗草》《中华楹联2021年度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楹联评析》《中国楹联传世精品典藏续集》《青海古今对联》等书籍。中华楹联、运河联声主评,上海高行诗社顾问,联斋特邀评论员。
202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