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锁麟囊
天刚麻麻亮,牛爱国就醒了,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怎么睡着。枕头底下那个木匣子硌得慌,不是真的硌着脑袋,是硌在心里头。马三儿那张咳血的脸,爹那句没头没尾的话,还有那枚冰凉的小银锁,在他脑子里转了一夜。
他爬起来,舀了点冷水抹了把脸,镜子里的人两眼通红,下巴上冒着一层青黑的胡茬。他从枕头底下掏出那匣子,放在桌上,盯着看。砸坏的锁扣歪在那里,像个咧开的、嘲讽的嘴。
老姑。得去找老姑。马三儿没了,这银锁和信的事,只有老姑可能还知道点根苗。她不是说“该开的时候,自然能开”么?现在锁砸了,匣开了,马三儿人也走了,这算不算“该开的时候”?
他揣上匣子,又出了门。清晨的巷子有了点活气,倒痰盂的,生炉子的,赶早班的自行车铃叮铃铃响。空气里有煤烟味、早饭的米香,还有公厕飘过来的味儿,混在一起,是生活本身那股子复杂又生猛的气道。
再到那扇剥蚀的木门前,牛爱国深吸了口气,才抬手敲门。
这次门开得快了些。老姑还是那身蓝布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见他,似乎一点也不意外,那双浑浊的眼睛在他脸上停了一瞬,又落在他怀里抱着的匣子上。
“进来了。”她让开身,语气平淡得像早知道他要来。
屋里还是那么暗,那么整洁,仿佛昨夜无人睡过,也无人将要醒来。桌上摆着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一碟咸菜疙瘩。
牛爱国把木匣子放在桌上,推过去。“姑,锁……我砸开了。”他嗓子有点哑。
老姑没看匣子,先慢腾腾地坐下,拿起筷子,夹了根咸菜丝,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三儿走了?”她问,眼睛看着粥碗。
牛爱国喉咙一哽,点了点头,想起她可能看不见,才低声道:“夜里走的。”
老姑咀嚼的动作停了一下,极细微的一下,然后又继续。她喝了一口粥,才缓缓道:“也好。少受罪。”
沉默又压下来。牛爱国等着,心里那点急,像被这屋里的安静和老人慢条斯理的动作一点点磨钝了。
终于,老姑放下了筷子,碗里的粥还剩大半。她抬起眼,目光第一次正式地落在那敞开的匣子上,看着里面的银锁和信。她伸出手,枯瘦的手指,指尖有些颤,轻轻地碰了碰那枚发黑的银锁,像碰一件极珍贵又极烫手的东西。
“这锁啊……”她叹了口气,那口气悠长而沉重,带着几十年灰尘的味道,“是杏花的命。”
牛爱国屏住呼吸。
“杏花嫁给你爹前,跟三儿好过。”老姑的声音平直,没有起伏,像在念一段别人的旧账,“家里不同意。三儿那会儿,就是个穷广播员,嘴皮子溜,可不顶饭吃。你爹老实,肯干活,家里虽说也穷,但成分好点。杏花她爹娘,就认这个。”
她拿起那枚银锁,在昏光里看着:“这锁,是三儿攒了仨月工资,给杏花打的。说是……长命百岁,锁住福气。”她嘴角扯动一下,像个苦笑,“可福气哪是能锁住的?杏花拗不过家里,哭着嫁了你爹。这锁,她没敢戴,藏着了。”
“那这信……”牛爱国忍不住问。
“信?”老姑放下银锁,又拿起那封信,看了看,摇摇头,“杏花后来病的那些年,心里憋屈,大概觉得对不住三儿,也对不住你爹。偷偷写了,想让我转给三儿,让他别再惦记。我没送。送有啥用?平添烦恼。后来你爹不知怎么知道了,把这信和锁都要了去,说等他没了,让三儿一起给你。”
“给我?为啥给我?”
“为啥?”老姑抬眼看他,目光里有了点别的意味,“你爹那人,话少,心思重。他啥都知道。他知道杏花心里一辈子装着别人,知道三儿一辈子愧疚。可他没闹,没怨,就这么过着。他让你来找三儿要那句话,让你拿到这锁和信,怕是想着……让你自个儿看看,这世上的人,谁心里没点残缺?谁没点说不出的苦处?日子就是这么回事,咬着牙往下过,熬着,看着亮,就行了。”
她顿了顿,看着那枚重归沉寂的银锁,低声道:“这锁,锁不住姻缘,锁不住命,到头来,锁的都是些说不出口的话。”
牛爱国看着那枚小小的、黯淡的银锁,它静静地躺在桌上,却仿佛有千钧重,压着两代人的悲欢离合。他追寻了二十年的一句顶半生的话,原来背后是这样一个寻常又心酸的故事。爹没说完的话,马三儿没还清的债,娘没解开的结,都锁在这小小的“麟囊”里。
它不是答案,它是一个句点。
老姑不再说话,慢慢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动作迟缓却稳当。那点稀粥和咸菜,她端去了屋后。
牛爱国坐在那里,看着老姑佝偻的背影,看着桌上那枚锁麟囊。窗外的光一点点亮起来,透过小窗,照进这间堆满了旧时光的屋子。
他忽然觉得,心里那根扎了二十年的刺,松动了一些。不是因为知道了答案,而是忽然明白了,有些问题,本来就不必问到底。
他伸出手,轻轻合上了木匣的盖子。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