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随记
在大山的肚子里穿行
周海嘉
好些年不去旅游了,跟团不自由,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想自由行,种种限制,自由不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冲动不起来了。这次有老同事相邀,行程又是甘南,咬咬牙就成行了。
因为是跟团,游资较低廉,一看就是"穷游"的那种,也没有做功课,18号凌晨就从苍梧北门上了大巴车,开始一路向西的游历行程。
第一站西安,上车就睡,起的太早了,补上一觉。第一天车上度过15个小时。第二天往天水,途中隧道一个接一个,在服务区得到信息,共计23个,最长的11公里。路边翠岭叠翠,大多的树皆不是很粗。裸露的山体是黄色泥土,黄土高原由此得名吧。看到路边标着"街亭",仿佛嗅到了这片大地历史的气味,地接导游上车开始讲解麦积山优羲结绳记事,姜维故里的知识。在我印象中,高原地区农业是不发达的,导游讲:近年的改革开放,高原农村马铃薯,药材黄芪等产业发展的不错,游友说这里的春小麦黄了,路边那里就是。武山县、会川,玉井,上湾服务区吃了大碗面。临洮18号23点多进宾馆,19号23点多还去了甘肃临夏市国家四A景点八坊十三巷。24点5分才入驻九川宾馆。
导游报20号气温13℃~24℃,有小雨。大家把厚衣服拿出来,出门前水杯装满热水。低成本高效率的穷游,我以为是旅游公司与游客共同打造的旅游壮举。连云港三辆满载游客的车披星戴月节衣缩食的奔波。让不少人产生怨气,车上大多是60左右的老人,还有好几位都75岁了,也是不易。
8.20早上5点半上车,分发早餐。进入高寒地带,没有一棵树,青山连着草地,不时有牛羊进入眼帘,这可是平原上没有的景色,也许是审美疲劳的感觉,电视画报见过得多了,也并不觉新奇。拉卜楞寺的清晨,藏民就像赶集一样来推转经桶。2000多转经桶,3公里周长为信众祈福,连云港酷热难耐的时候,我己穿上羽绒服,由于下面是单裤,游人仍有几分飒飒。这可是一片面积很大的具有盛名的寺院,打卡的游人草草的走了一个角落,看了信男信女匍匐拜佛的虔诚,就算到此一游了,搏大精深的文化,我们连仰望都没有做就匆忙别过。
到桑科大草原我做了平生没有经历的事,骑马。牧民是当生意做的,一个小孩牵两匹马,围着场地转了一圈,颠把颠把的连个照片也不帮你拍,就完成了程序。我们同行人只好自娱自乐,摆出各种姿态拍照。由于海拔已达2300米以上,不少人有了高反症状,头晕耳鼓发胀,不敢大步动作。地理的高度与生命高度的较量起来,人是脆弱的。
21号在四川诺尔县诺布霖卡酒店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瞬间感觉到了幸福的感觉。想想也是哟,长时间的舒适觉不出幸福快乐,吃点苦受点累再去享受,就会别有感动。
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古稀之年体验幸福的旅行,也是一种收获。
游友也是感慨作诗,将游程浓缩在诗里,别有情趣,抄录如下:
麦积山的佛龛 刻着千年的凝望
转经筒在掌心 转出酥油香
桑科草原的风 吹乱了牦牛的铃铛
谁的笑声 落在格桑花上
六天的时光 像件温柔的衣裳
裹着我们的惊叹 和不经意的懂
车窗画着风景 我们交换着梦想
这场相聚 是岁月偷藏的糖
花湖的雨丝 织着朦胧的浪漫
扎尕那的石墙 守着古老的答案
腊子口的石碑 映着天边的残阳
不夜城灯火 把分别照得明亮
六日的时光 像段未完的哼唱
记着转经的虔诚 和草原的宽广
背包装满回忆 我们走向各自远方
这场离别 是下次重逢的序章
8日23日的晚上,甘南六天旅游回家了。太累了,每天坐车十几个小时,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十一二点驻店,天天快餐面。披星戴月、匆忙三餐。草原上高反的人,头晕脑胀,4700公里的行程,对70多岁的人的体能,真是个考验。但是麦积山、拉卜楞寺、阿万仓、扎尕那、腊子口遗址、大唐不夜城等景区还值得一去,于我们这样不经常旅游的人来说,也算是开了眼界。只是觉得辛苦了,累和乐较大的反差中,体味大自然的美,享受人生的乐,享古稀之年的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