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优秀老公安干警刘燕翘同志
作者/彭余中
在公安系统的奋斗历程中,有无数干警以坚守诠释忠诚,用奉献守护平安,刘燕翘同志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1959年涉足公安领域,到深耕一线三十余载,他始终以赤诚之心扎根岗位,在刑事侦查、基层治理、涉外保卫、业务教学等多个领域留下坚实足迹,用专业与担当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从警篇章,成为同事眼中的“业务标杆”、群众心中的“平安卫士”。
1961年,刘燕翘从江西政法学院政保系毕业,带着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忱正式投身工作。在校期间,他系统钻研政治保卫理论与实战技能,不仅筑牢了扎实的专业根基,更培养出敏锐的案件洞察力与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素养如同“利刃”,在他日后的从警生涯中反复出鞘,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1967年,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与亮眼的工作实绩,刘燕翘经江西省公安厅批准,被评定为刑事技术工程师。这一职称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在案件现场的细致勘查,是对每一份证据的反复核验,更是对“还原真相、守护正义”初心的坚定践行。在刑事侦查一线,他总能凭借专业眼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用技术力量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支撑。三十余年间,他累计破获政治案件与刑事案件二十余起,每一起案件的告破,都凝聚着他的心血:面对复杂案情,他沉着梳理线索,带领团队深入调查取证;遇到棘手难题,他创新思路、精准判断,一次次攻克侦查“瓶颈”,用实际行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除了在侦查一线冲锋陷阵,刘燕翘还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为公安队伍培育新生力量。1987年至1988年,他受邀在赣州地区公安保卫干部培训班主讲两期课程,将自己三十余年的实战经验浓缩为“刑事案件侦破方法”“刑侦工作策略与谋略”两大核心内容。课堂上,他结合真实案例拆解侦查技巧,用通俗语言讲解复杂策略,既注重理论深度,更强调实战应用。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接地气、能管用”,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学到了扎根一线的工作态度。刘燕翘用倾囊相授的热忱,为公安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注入了鲜活力量。
公安工作不仅要破大案、解难题,更要贴近群众、守护日常。在基层治理领域,刘燕翘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累计处理交通事故、治安案件及工农纠纷案件三十余起,每一次处理都秉持“公平公正、耐心细致”的原则:面对交通事故双方的争执,他既讲法规条款,也顾人情事理,全力化解矛盾;处理工农纠纷时,他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倾听双方诉求,用“换位思考”的耐心找到平衡点。他常说:“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守护好一方平安。”正是这份对群众的真心,让他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信任与认可。
在涉外保卫工作中,刘燕翘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展现了公安干部的专业素养。自1959年起,他便承担起对苏联专家的保卫任务;此后的60至80年代,他又先后负责越南、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日本及亚太地区共15个国家外宾的保卫工作。面对涉外任务,他始终牢记“外事工作无小事”的方针,从路线规划、现场勘查,到应急方案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周密部署,确保任务万无一失。1966年,他陪同越南百科大学教授童文义前往井冈山、兴国、瑞金参观,全程紧跟行程、细致保障,不仅圆满完成保卫任务,更以礼貌周到的服务展现了中国公安的良好形象,得到外宾与上级部门的一致肯定。
此外,刘燕翘还曾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承担重大专案任务。1964年至1965年,他被抽调至赣州地委专案工作队,参与破获具有重大影响的“通天”政治案件。期间,他凭借扎实的政保专业功底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出色完成线索核查、证据固定等核心任务;作为调查组组长,他统筹负责赣州赣江路、马婆岭、天竺山及赣县茅店、杨洞、湖边三个公社的调查工作,通过合理分工、细化任务,带领组员深入基层摸排情况,为专案推进与区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十余载从警路,荣誉见证初心。刘燕翘先后被江西省公安厅授予“优秀公安保卫干部”荣誉称号,被鹰潭市公安局评为“十佳公安分局长”——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坚守与奉献的最好诠释。如今,回望这段奋斗历程,刘燕翘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经历,成为无数公安干警“忠诚履职、守护平安”的生动缩影。他用专业、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公安干警的使命,也为新时代公安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值得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