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陈别恋八章(并引)
作者/高金秀(甘肃)
(引:1990年,豫西洛水之滨,有村曰槐溪。林氏秀枝,执教乡校,温婉善教;陈氏建军,少与秀枝总角相知,后投笔从戎,戍守北疆。二人以心相许,临别立誓,待君归日,共结连理。此后三载,唯凭鱼雁传情,纸短情长。未料93年冬,军使至村,携勋章与残信,告建军殉国之讯。秀枝痛彻心扉,立誓守节,父母屡劝改嫁,皆坚拒不从。余生数十载,独守空闺,以教为业,相思至死。余高金秀闻此旧事,感其情之笃、意之坚,作此八章,以纪其恋。)
第一章 送君戍边
槐溪九月桂初香,黑板凝霜字半行。
忽闻军靴叩庭砌,抬头见君着戎装。
背包斜挎藏棉袜,是妾挑灯夜缝将。
执手庭前语凝咽,雁声过耳断柔肠。
君言“此去守疆土,不负家国不负娘”,
妾道“愿君多珍重,早寄家书报安康”。
夕阳漫染村前路,绿影渐远入苍茫。
回身独对空阶立,风卷槐叶落衣裳。
第二章 尺素传情
冬去春来柳色新,村头邮筒盼归人。
忽逢驿使驰车至,手捧封泥印北疆。
急拆锦笺心欲跳,字间犹带雪霜痕。
“帐外风号雪没膝,训练归来思故邻。
念卿执教灯下苦,忆昔折槐笑语真。
待我功成旋故里,槐下共斟酒一樽”。
读罢潸然泪沾纸,细摹君字记晨昏。
灯下援笔复书信,画朵槐花寄此身。
怕君久戍忘乡味,更裹槐茶入锦鳞。
第三章 雁信渐疏
岁月流转又经秋,雁信来时渐见悠。
前岁一月三四至,今年半载一笺投。
信中不复从前语,只道“任务忙且忧”。
偶提巡逻经险地,轻描淡写带过愁。
妾恐君身遭不测,夜阑枕上泪难收。
慈母见之常叹息,劝妾莫把痴心留:
“兵家性命如草芥,疆场安危岂敢求?
村东有子善木工,愿以聘礼结鸾俦”。
妾听母言唯垂泪,摇头只把君名呼:
“君曾许我同心诺,岂因时艰便负谋?”
第四章 凶讯惊魂
腊月寒风卷雪狂,村头忽现军车黄。
两骑戎装趋庭内,神色凝重语悲伤。
“林氏秀枝亲启之,有讯传自北疆场”。
妾心咯噔如坠冰,抖手接过红绸囊。
囊开见得勋章冷,鎏金“一等”泛寒光。
更有残笺沾血渍,字迹模糊半成行:
“秀枝吾爱,今次巡逻遇地雷,恐难归乡。
此生负君槐花约,来世再伴你身旁……”
读罢一声魂欲断,倒向庭中失主张。
醒来唯见双亲泣,炉内寒灰冷灶膛。
窗外雪飞如絮舞,似为君魂覆素装。
第五章 父母劝嫁
伤愈犹存半岁忧,双亲频把嫁期谋。
东邻木匠遣媒至,西舍商人送聘瓯。
金镯银钗堆案上,绫罗绸缎满箱头。
母执妾手垂清泪:“吾儿何必苦淹留?
建军已作泉下客,空守相思白了头。
眼前男儿多俊彦,皆能为你解烦愁”。
父坐堂前敲旱烟,语重心长劝不休:
“女子无夫如无倚,老来谁为你添裘?
莫学痴人守空诺,误了青春误了秋”。
妾跪堂前泪洗面,叩首声声诉所求:
“君以性命报家国,妾以余生守君眸。
纵是孤眠终此世,不向他人再举眸”。
第六章 槐下独忆
每至春来槐花开,独向庭前久徘徊。
昔日与君折花处,今时唯有蝶飞来。
手抚槐干思旧事,耳畔似闻笑言回:
“待我归时花正好,与卿共插鬓边钗”。
如今花开花又落,君魂渺渺隔泉台。
唯将旧信藏巾笥,日日开箱拂尘埃。
信中君语犹在耳,纸上槐花未褪色。
取出重读千百度,泪落笺上晕墨苔。
邻人见之皆叹息,谓我痴傻太不该。
我自痴情君自懂,旁人哪解此中哀?
第七章 执教怀君
重返学堂执教鞭,强收悲绪对童颜。
黑板书写“思归客”,讲台轻诵“戍边篇”。
孩童问我“林师母,何时见君把家还?”
我指窗外槐杨树,缓语“君在白云间”。
每到黄昏放学後,常登村北望乡山。
山高水远君不见,唯见残阳落霞燃。
寒来暑往年复年,鬓边渐觉白发添。
同窗姐妹皆抱子,唯有我身独影单。
父母渐老终理解,不再强把婚事牵。
只是夜深常叹息,怕我孤苦度残年。
第八章 终老相思
八十光阴弹指过,槐溪老树尚参天。
秀枝已作龙钟态,步履蹒跚倚杖前。
犹向村头邮筒立,盼君归信若从前。
怀中常抱旧军袄,是君昔年留枕边。
临终唤君名数遍,手攥勋章闭双眼。
族人依其遗愿嘱,葬于槐下近溪泉。
碑上未书夫家姓,只刻“相思林秀枝”。
年年槐花开满树,似为魂灵续旧缘。
洛水汤汤东流去,此段痴情永流传。
莫道世间无真爱,且看槐溪这段缘。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