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乾坤明月】
诏狱磨刀声未绝,天下衙门忽生异变:鸣冤鼓自响,惊堂木开花。贪官拍案时,官印变秤砣;清官升堂则见《律法疏义》自悬公堂,字字金光。
和尚抠公堂匾额蛀屑品尝:"薛太医这‘自动断案’,倒是比刑部尚书勤快。"
夜访开封府,见衙役正用怨气涂抹律法——太医残魂附体,欲将《宋刑统》改为"宦海律",专护贪官。
"济公来讼诉否?"衙役狞笑,"待律法成时,天下衙门尽是我私堂!"
细看墨汁,实为研磨的冤案卷宗熬制。字迹所至,法理尽歪。
和尚蒲扇扇向鸣冤鼓:"善哉,和尚来击鼓鸣冤~"肚皮撞鼓,鼓声忽化《包公案》,案卷飞出青天铡。
女状元魂魄从铡刀光中走出,执律为剑:"爹,你看这剑可能斩尽邪佞?"
律剑突然回转,映出太医任提刑官时重审冤案的场景。朱笔批注:"天理昭昭,国法荡荡。"
太医残魂暴怒折笔,断墨却变成八十本《洗冤录》,书中飞出金蝶扑向枉法者。
众清官魂魄立于蝶阵:"恩师可知,最利的剑是民心?"
残魂癫狂焚书,火焰却变成明镜。镜中映出少年太医在律博士门下求学时,立誓:"愿以法度正乾坤。"
火光跳跃间,两个太医隔镜相望。少年泣道:"前辈何以负了这煌煌律法?"
自此衙门夜夜自审旧案,唯开封府常闻击鼓声。有人说见老衙役在月下擦拭青天铡,擦亮的都是"法不容情"。
和尚取墨渣卜卦,掷地有声: "宦海律,青天铡,终不抵民心如秤 宋刑统,洗冤录,俱化明月照公道..."
(第三十四章完)
【第三十五章 公道明月】 衙门自审第三十五夜,天下牢狱忽现祥瑞:铁窗生兰草,镣铐开梅花。冤者见床前现《平反诏》,罪者则闻枷锁自诵《忏悔经》。更奇的是,狱墙显影,尽录案情真相。
和尚啃牢饭窝头:"薛太医这‘自动牢饭’,倒是比御膳房香甜。"
追踪至天牢最深处的,见狱神庙祝正用怨气篡改案卷——太医残魂附体,欲将"清官录"改为"贪官谱"。
"济公来探监否?"庙祝冷笑,"待案卷成时,天下牢狱尽是我门生!"
细看案卷,纸张实为冤者血衣所制。墨迹所及,黑白颠倒。
和尚蒲扇扇向狱神像:"善哉,和尚来开光点睛~"鼻屎弹向神目,神像忽诵《道德经》,经文化作金链锁邪佞。
女状元魂魄从金链中走出,执卷为镜:"爹,你看这镜可能照见公道?"
案卷突然透明,映出太医任监察御史时核查案情的场景。卷宗批红:"天日昭昭。"
太医残魂暴怒撕卷,碎片却变成八十面"明镜高悬"匾,匾中射出金光直指真相。
众清官魂魄立于匾下:"恩师可知,最亮的镜是民心?"
残魂癫狂砸匾,木屑却化作《唐律疏议》。书中飘出少年太医批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此时明月照进死牢,两个太医隔栅相望。清辉流淌间,少年身影渐化青烟。
自此牢狱夜夜诵经,唯诏狱常闻翻卷声。有人说见老庙祝在月下修补案卷,补上的都是"天理昭彰"。
和尚取枷木卜卦,掷地有声: "贪官谱,清官录,终不抵民心如镜 道德经,律疏议,俱化明月照轮回..."
(第三十五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