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沧桑明月】
山河显圣后,历代帝王陵忽生异象:碑文自动更迭,暴君谥号尽墨,明君封号流金。更有贪官谒陵时,石兽突然复活追咬;清官祭拜时,则见祥云托起《治世箴言》。
和尚抠乾陵无字碑碎屑品尝:"薛太医连武则天都敢指点?倒是比史官胆大。"
夜探始皇陵,见守陵人正用血刀刻碑——太医残魂附体,欲将"千古一帝"改为"万世暴君",颠覆史观。
"济公来评功过否?"守陵人冷笑,"待碑文改写,老夫便是青史主宰!"
细看血刀,竟是用忠臣脊骨打磨。每刻一字,史书便扭曲一段。
和尚蒲扇扇向兵马俑:"善哉,和尚来活络筋骨~"哈气成雾,陶俑忽唱《无衣歌》,歌声震落碑上妄语。
女状元魂魄从歌声中走出,执碑为镜:"爹,你看这镜可能照见千古?"
秦碑突然透明,映出太医少年时在太史公墓前发誓:"愿以直笔书春秋。"
太医残魂暴怒碎碑,碎石却变成八十面"清官镜",镜中尽显历代良臣治世场景。
众清官魂魄立于镜廊:"恩师可知,最硬的碑石是民心?"
残魂癫狂砸镜,裂纹却化作《史记》真本。书中飘出少年太医批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此时明月照陵,两个太医隔世相望。清辉流转间,少年身影渐化青烟。
自此帝陵夜夜鸣钟,唯骊山常闻刻碑声。有人说见老守陵人在月下磨刀,磨出的都是"公道自在"。
和尚取碑粉卜卦,掷地有声: "暴君碑,明君铭,终不抵民心如秤 青史笔,无字碑,俱化明月照沧桑..."
(第三十二章完)
【第三十三章 沧桑正道】 帝陵钟鸣未歇,人间法场忽现异象:断头台生莲,刽子手屠刀化犁铧。冤屈者临刑时,天降《洗冤录》;罪有应得者则见万民唾沫凝成铡刀。
和尚抠铡刀铁锈品尝:"薛太医这‘公道铡’,铡得比包青天还利落。"
追踪至刑部大牢,见狱卒正用怨气淬炼镣铐——太医残魂附体,欲将刑具全改为"贪官锉",专挫清官锐气。
"济公来断案否?"狱卒狞笑,"待刑具成时,天下清官尽成阶下囚!"
细看镣铐,实为研磨的状元笔碎铁所铸。锁人之时,蚀人心智。
和尚蒲扇扇向铁窗:"善哉,和尚来松松筋骨~"放出屁声,镣铐忽唱《南风歌》,铁锈化作《大明律》金文。
女状元魂魄从金文中走出,执铡为琴:"爹,你听这琴可奏得《清平乐》?"
铡刀突然倒悬,映出太医任按察使时平反冤狱的场景。惊堂木刻着:"天理昭昭。"
太医残魂暴怒碎木,碎片却变成八十把"公道尺",尺上刻满律例精华。
众清官魂魄立于尺阵:"恩师可知,最准的律法是民心?"
残魂癫狂毁尺,碎末却化作《洗冤集录》。书中飘出少年太医批注:"刑赏之本,在于劝善惩恶。"
此时明月照进天牢,两个太医隔窗相望。清辉洒落间,少年身影渐化青烟。
自此刑场夜夜生莲,唯诏狱常闻磨刀声。有人说见老狱卒在月下擦拭铡刀,擦亮的都是"天网恢恢"。
和尚取铁屑卜卦,掷地有声: "贪官锉,公道铡,终不抵民心如镜 大明律,洗冤录,俱化明月照乾坤..."
(第三十三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