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苍生清泉】
孔庙残镜映月第三十日,天下忽降甘霖。雨水落地成字,汇成《民生策》;渗入土中则生嘉禾,穗结《太平书》。贪官避雨则遭雷劈,清官沐雨则官袍生莲。
和尚以破钵接雨畅饮:"薛太医这‘天泪酿酒’,倒是比御酿醇香。"
追踪雨云至泰山之巅,见雷公正以怨气淬炼雨针——太医残魂附体,欲将甘霖化为"宦海雨",淋者皆生贪念。
"济公来求雨否?"雷公冷笑,"待雨漫九州,尽是追名逐利之徒!"
细看雨针,实为研磨的官印碎末所化。雨落之处,民心渐腐。
和尚蒲扇扇向雷鼓:"善哉,和尚来调个音律~"脚趾敲鼓,雷声忽化《击壤歌》,雨中跃出金色稻穗。
女状元魂魄从稻香中凝形,执雨为弦:"爹,你听这雨奏的可是《大风歌》?"
雨弦忽化量雨尺,尺上刻满历代清官治水功绩。太医残魂暴怒折尺,断口却涌出《农政全书》。
突然云开见日,现出八十清官求雨时的祭文。文字化作白鸽,衔来各地丰收喜报。
众清官立于云端的:"恩师可知,最甘的雨水是民泪?"
残魂癫狂焚书,火焰却变成明镜。镜中映出太医任知县时,曾率众祈雨,立誓:"愿以官身换甘霖。"
火光跳跃间,两个太医隔镜相望。少年叹道:"前辈可还记得‘苍生为念’?"
自此雨水夜夜生字,唯泰山常闻雷声呜咽。有人说见老雷公在月下磨雨针,磨出的都是"润物无声"。
和尚取雨水煮茶,品得击节而歌: "宦海雨,甘霖针,终归沧海作波涛 民生策,太平书,俱化明月照山河..."
(第三十章完)
【第三十一章 山河明月】 雨夜生字后,万里山河忽现异象:山峦显《禹贡》图,河流浮《水经注》。更奇的是,贪官登山则见山崩,清官涉水则现虹桥。樵夫伐薪竟得《治国策》,渔翁撒网捞起《安民书》。
和尚抠山石苔藓咀嚼:"薛太医这‘地理课’,教得比翰林院生动。"
追踪至昆仑龙脉,见地师正以怨气篡改山河图——太医残魂附体,欲将龙脉改为"官运脉",专旺贪腐之辈。
"济公来观风水否?"地师狞笑,"待龙脉逆转,天下尽是我门生!"
细看罗盘,指针实为乌纱帽翅所制。所指之处,地气皆腐。
和尚蒲扇扇向龙穴:"善哉,和尚来正正方位~"吐出枣核,地脉忽化《山海经》,经中飞出金乌绕岭。
女状元魂魄从金乌羽翼中走出,执山为笔:"爹,你看这笔可能画尽民心?"
山笔突然倒挥,画出太医初任知府时勘测水利的场景。图纸标注:"此渠成,可灌万顷。"
太医残魂暴怒撕图,碎片却变成八十幅《清明上河图》,图中尽是清官治下盛世。
众清官立于画卷:"恩师可知,最美的山河是民心?"
残魂癫狂焚画,火焰却变成明镜。镜中映出少年太医在国子监绘《九州舆图》时,题字:"愿山河无恙。"
火光跳跃间,两个太医隔镜相望。少年拭泪:"前辈何以负了这锦绣河山?"
自此山河夜夜显圣,唯昆仑常闻地鸣。有人说见老地师在月下校正罗盘,调出的都是"国泰民安"。
和尚取山石研墨,在崖壁题: "官运脉,龙穴乱,终不抵民心所向 禹贡图,水经注,俱化明月照沧桑..."
(第三十一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