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民心秧苗】
镜田病稻呜咽之夜,各州府粮仓忽生异象:官粮尽数霉变,而农户谷仓稻谷自增,米粒皆显"民为贵"朱砂字。贪官开仓查粮,反被霉粮埋没。
和尚抠下粮仓门框霉斑咀嚼:"薛太医这招‘霉运当头’,倒是比‘官运亨通’实在。"
追踪霉源至漕运码头,见押粮官正将毒粉撒入粮船——竟是太医残魂附体,欲制造饥荒逼朝廷求其"救灾策"。
"济公来赈灾否?"押粮官狞笑,"待饿殍遍野,老夫便是万家生佛!"
细看毒粉,实为研磨的状元笔碎屑,遇水即生蛊虫。蛊虫钻入米粒,食者将产生对太医的崇拜。
和尚蒲扇扇向粮船:"善哉,和尚来加道菜~"泼出残酒,霉粮忽发酵成醇酒,香飘十里。饥民饮后皆吐黑血,血中蛊虫化作肥料。
女状元魂魄从酒香中凝形,执粮斗度量:"爹,你看这一斗救命的粮,可抵得满朝朱紫?"
粮斗忽然变大,装进整个江南的丰收景象。太医残魂暴怒砸斗,反而被丰收的稻浪冲垮伪装。
突然漕船纷纷调头,自动驶往灾县。船身浮现八十清官的名字——竟是他们生前安排的"应急粮道"!
众清官魂魄立于船头,各执《平粜策》:"恩师请看,这才是真正的救灾良方!"
残魂怔怔望着自动分粮的漕船,忽然想起任知府时曾建"义仓",仓碑刻着:"守粮仓如守民心。"
此时霉粮尽化良种,落入泥土瞬间长成嘉禾。禾穗间结出《荒政全书》,书页翻飞处,灾县重现生机。
唯留一袋毒粉被和尚塞进太医嘴里:"尝尝,这才是你的‘万家生佛’!"
自此粮仓常闻欢笑,唯漕运码头夜半有呜咽声。有人说见个老粮官在月光下补种秧苗,种下的却是"社稷"二字。
和尚取霉粮酿醋,蘸馒头吃得分外香甜: "官粮霉,民粮丰,方知社稷在乡野 状元策,平粜方,终化春雨润苍生..."
(第二十二章完)
【第二十三章 春雨苍生】 毒粉化春雨后,京城忽现"谎雨奇观":雨水落地成字,揭发百官阴私。更奇的是,贪官撑伞则伞面显罪状,清官淋雨反得"清廉镜"护身。
和尚接雨水漱口:"薛太医这‘口水仗’,打得比御前答辩还热闹。"
追雨迹至钦天监,见监正正用血符催雨——太医残魂附体,欲借雨势传播"谤君咒"。
"济公来观天象否?"监正冷笑,"待雨水写成万言书,皇帝老儿也该退位了!"
细看雨符,竟用《谏逐客书》残片所制。每滴雨都带着被贬忠魂的怨气,沾身即生反骨。
和尚蒲扇扇向雨云:"善哉,和尚来改个节气~"打嗝喷出酒气,酸雨忽变甘霖,浇出遍地《出师表》。
女状元魂魄从雨帘中走出,执雨丝为弦:"爹,你听这雨奏的可是《广陵散》?"弦动处,雨滴尽化参劾奏折——全是太医当年打压忠良的罪证!
突然晴空现虹桥,桥上站着八十清官。各执雨水写的《保民疏》,疏文汇成瀑布冲垮钦天监。
众清官齐声:"恩师可知,雨水最知民心向背!"
残魂癫狂撕奏折,纸屑却变成稻种。一种落地,顷刻长成"谤木"——正是上古让百姓刻字谏言的华表木!
太医残魂忽然呆住,抚摸谤木上刻着的"民贵君轻"。想起初入翰林时,曾在此木刻下"致君尧舜"。
此时雨水倒流上天,洗出湛湛青空。唯留一滴悬在谤木尖,映出少年太医刻字时的虔诚面容。
自此每雨必晴,唯钦天监夜半漏雨。有人说见老监正用雨水磨墨,写的都是"天下为公"。
和尚接雨水煮茶,品得眉开眼笑: "谤君雨,清廉镜,终照山河本色 谎雨符,甘霖诏,俱化青史一行..."
(第二十三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