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镜里春秋】
清官祠碎镜悬树三月,忽有书生夜读镜前,见镜中自影变成前朝状元。自此镜前求问前程者络绎不绝,镜中却总映出薛太医批阅试卷的鬼影。
和尚抠镜边铜绿咂嘴:"太医改行当算命先生了?倒是专业对口。"
夜半窥镜,见求问者魂魄被暗中抽取,镜面凝结血珠。血珠滚落处生出墨色曼陀罗,花心皆藏"功名"二字。
"济公来测仕途否?"镜中太医轻笑,"只需三魂七魄,保你金榜题名。"
突然镜面破裂,伸出枯手抓向香客。和尚蒲扇压住镜面:"善哉,和尚给你测个吉凶~"扇面显出太医被万剑穿心的未来景象。
太医狂怒震碎铜镜,碎片却化作八十一道考题悬浮空中。每道题都是科举舞弊案的重演,答错者立即被吸走魂魄。
女状元魂魄从题卷中走出,执朱笔批阅:"爹,你出的题永远只有一种解法么?"笔锋过处,考题变成民生策问:如何治水?如何赈灾?
求问书生纷纷惊醒,腹中升起真知灼见。答案汇成治世良策,自动飞往京城衙门。
太医残魂嘶吼:"荒唐!科举岂容田夫野老妄议!"
此时镜框突然生根,长成甘棠树。树上结满官印状的果实,落地变成《民本策》——竟是当年落第书生们未及呈送的治国方略!
八十一位转世清官现身树下的,各执新政成果:"恩师请看,这才是天下需要的答案!"
太医残魂怔怔看着策论中"轻徭薄赋"四字,忽然想起自己初入仕途时,曾在奏折上写过同样的字句。
甘棠果突然炸裂,汁液凝成少年太医的模样,对残魂拱手:"前辈,可还记得当年宏愿?"
两魂相望时,镜面彻底融化,浇灌出万亩良田。从此求问者只能在田中照见自己,而稻穗间总回响着那句话:"为民请命者,方是真状元。"
和尚取镜框做成稻哨,吹响时遍野金黄: "铜镜照前程,不如稻浪映天光 功名纸上争,怎及谷满粮仓香..."
唯那棵甘棠树夜半沙沙,叶片翻转间时而现出医者仁心,时而现出贪官嘴脸。
(第二十章完)
【第二十一章 稻浪天光】 甘棠化稻海后,江南忽现"镜田奇观":每株稻穗皆如镜面,映出耕者前世。农人锄地时,常锄出状元笔;孩童拾穗,竟拾到《洗冤录》。
和尚抠稻叶露珠品尝:"薛太医改行种田?倒是比种官印果强。"
追踪至镜田深处,见老农用血汗浇灌特殊稻谷——谷粒皆呈官印形状,稻芒如针尖带毒。
"济公来尝新米否?"老农转身露出太医脸孔,"此乃'官禄稻',食之即入仕途!"
细看稻田,根系缠绕着考生尸骨。稻花飘散时,花粉侵入人脑,使人产生当官幻觉。已有书生抛妻弃子,对稻株日夜叩拜。
和尚蒲扇扇向稻浪:"善哉,和尚来场及时雨~"尿液浇灌处,稻穗骤结《悯农诗》,诗字砸向太医。
女状元魂魄从诗卷中走出,执稻为笔:"爹,你看这株'官禄稻'可能饱腹?"稻谷炸开,露出霉变的赈灾粮——正是太医当年贪污之物!
突然田埂裂开,涌出无数秤杆。秤砣皆刻"公道"二字,自动称量稻谷——凡官印状谷粒,轻若鸿毛;凡普通稻米,重如金石。
太医残魂癫狂撕扯稻株:"愚民!若无官威,何以治世!"
此时镜田倒映苍穹,云中现出八十清官治下乡景:河渠纵横,仓廪充实,孩童皆在田埂读书。
众清官现身云端的,各执丰收稻穗:"恩师请看,这才是真正的官禄!"
残魂忽然沉默,抓起把泥土喃喃:"当年初任知县时,我也曾亲手插秧..."
稻浪忽分水路,现出少年太医带领百姓修堤的场景。堤坝石碑刻着:"官者,舟也;民者,水也。"
自此镜田只映民生,官印稻尽化良种。唯留一株病稻夜夜呜咽,穗间结着血泪般的米粒。
和尚取病稻酿成酒,醉倒田头唱: "官禄稻,镜田光,怎及农家糙米香 状元笔,洗冤录,终化稻浪涌天光..."
有人说见老农在月光下补种秧苗,种下的都是"民心"二字。
(第二十一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