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春泥护花】
太庙碑文重铸后,江南忽现奇景:枯木逢春皆开墨花,结出的果实状若官印。农人争相采摘,食后竟能断文识字,乡野孩童皆可诵《论语》。
和尚抠下块树皮咀嚼:"薛太医阴魂不散,改行当塾师了?"
追踪墨香至深山私塾,见个白须老者正在授课。所教非圣贤书,而是《官场钻营十要诀》。学童眼神呆滞,笔记自动凝成贿赂账本。
"济公来得正好。"老者转身露出太医脸孔,"且看老夫培育的'官印果',将来必结满朝党羽!"
突然学童齐声狞笑,褪去人皮露出考官尸身——竟是当年科场帮凶!所用教材页页渗血,墨汁皆从冤魂眼珠榨取。
和尚蒲扇扇向课本:"善哉,和尚来改功课~"血字遇风变成《洗冤录》,学童纷纷呕吐出黑血。
女状元魂魄从墨果中飞出,执笔点向老者:"爹!你可知这些孩子前世皆因你落第?"笔尖过处,学童额间浮现前世功名——竟全是进士之才!
太医癫狂撕扯胡须:"不可能!我布的局天衣无缝!"
此时大地开裂,涌出无数状元笔。笔毫自动书写,墨迹汇成江河,冲垮私塾梁柱。梁上坠下块金匾,显出真相:太医借教书之名,将官印果种入童子的灵根,欲待来日操控朝纲。
八十一个转世清官突然现身,各执青天镜照向太医:"恩师!且看弟子们如今治下的清明世界!"
镜光交织成网,网上每个结点皆是平反的冤案。太医残魂被照得千疮百孔,仍嘶吼:"不过是我玩剩下的手段!"
和尚用破钵接住碎魂,倒入墨汁河:"去吧,且看千秋功罪如何评说。"
河水忽分两岸,左岸浮现太医当年获得的御赐"文曲星"匾额,右岸则是万民所赠"遗臭万年"幡。两岸碑文自动书写,墨迹汇成大桥贯通阴阳。
自此墨果尽化甘棠,唯留一株枯树夜半沙沙作响。有人说见白须老者在树下抄写《悔过书》,字迹随写随消。
和尚取枯枝削成戒尺,打在手心响如惊雷: "官印果,墨花枝,终不如童谣声声脆 状元笔,青天镜,照尽人间是与非..."
(第十八章完)
【第十九章 甘棠遗爱】 墨果化甘棠后,各州县忽现"清官祠"。祠中不供牌位,只悬铜镜,镜中时现官员受贿景象。更奇的是,贪官若入祠跪拜,镜中便伸出戒尺打其掌心。
这日和尚见镜中戒尺眼熟,抠镜框锈屑品尝:"咦?这不是和尚的甘棠戒尺么?"
夜半潜入祠中,见太医残魂正在擦拭铜镜:"济癫!既毁我宏图,便让天下清官俱遭猜忌!"镜光反射处,百姓竟对清官扔烂菜叶。
原来太医将怨气注入镜中,使清官政绩皆映为伪善。那戒尺打掌心时,暗中种下"疑心蛊"。
和尚蒲扇遮镜:"善哉,待和尚换个镜面~"唾沫星子溅处,镜中忽现当年场景:太医任知县时,曾将赈灾粮换成观音土!
突然所有铜镜炸裂,碎片凝成万民伞。伞下走出八十一位转世清官,各执《功德簿》:"恩师请看,这才是镜该照之物!"
簿中飞出金色文字,在空中拼成政绩:某年某月平反冤狱,某年某月减免赋税...文字落地生根,长出甘棠树林。
太医残魂狂撕《功德簿》:"假的!都是沽名钓誉!"
此时镜片忽然重圆,照出太医此生唯一善举:三十年前雨中赠伞给乞儿。那乞儿竟是当今首辅,正下令全国修建"清官祠"!
女状元魂魄从甘棠树中走出,轻抚镜面:"爹,你看这小小善举,胜过百万冤魂的恨意。"
太医残魂怔怔看着镜中赠伞场景,忽然泪流满面。泪水滴入树根,甘棠果瞬间成熟,甜香漫遍四野。
和尚摘果掷向八方:"去吧,甜了百姓的嘴,可比甜了皇帝的耳强!"
自此清官祠铜镜皆照善行,唯留一面碎镜悬于古树。有人说月夜见老者对镜自语,镜中应答的却是少年时的自己。
和尚取镜片做成眼镜,戴着看遍人间: "贪官镜中现原形,清官镜里沐春风 莫道人心不可测,且看甘棠映日红..."
(第十九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