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青灯古佛】
自贡院墙嵌金簪,杭城忽现奇观:每至夜半,八百寺庙青灯齐明,灯焰中皆映出个梳妆女子。更怪的是,所有佛像眼角都渗出水银,落地成字:"待我梳红妆,与君共西行。"
这日和尚在灵隐寺抠佛像金身,尝着水银咂嘴:"啧,薛家娘子到底攒了多少胭脂钱?"
忽有小沙弥来报:"藏经阁经书每夜自动翻页,页页显出'超度'二字!"
当夜子时,和尚蹲在梁上看经书翻飞。但见《金刚经》页间落下缕青丝,缠成个"冤"字。追丝至大雄宝殿,见薛妻骸骨正对佛祖梳头,发簪竟是那根贡院金簪!
"济公。"骸骨轻笑,"你说佛祖会度梳妆的女子么?"梳子过处,佛经文字皆变成婚书。
和尚蒲扇扇向长明灯:"善哉,待和尚添点灯油~"灯油遇扇风燃起蓝焰,照出殿柱暗藏的红线——竟连着全城待嫁女子的床幔!
原来薛妻欲借满城喜气重塑肉身,与女儿同登极乐。那八百青灯实则是夺魂灯,专吸新娘运势。
突然所有佛像睁眼,泪落成河。河中浮起艘纸船,船头站着真女状元:"娘!你可知这些红线牵的都是孽缘?"
纸船散成试卷,每张都写着落第书生的绝笔。薛妻骸骨暴怒撕碎试卷:"凭什么我夫君不能中状元?!"
此时贡院方向传来鼓声,礁石鸣冤鼓竟自行响彻全城。鼓声中走出八十个状元鬼魂,齐声诵读《女诫》——正是薛太医逼女儿背诵的典籍!
女状元突然夺过金簪,刺向自己心口:"娘!你看清楚,爹要的从来不是状元,是吸食文运的邪术!"
血溅处现出真相:薛太医借女儿考试时,在每个考场布下噬运阵。所谓"连中三元",实是吞噬了八十一个才子的气运。
和尚用破钵接住血滴,血中浮现噬运阵图。阵眼竟在灵隐寺钟楼——那口千年古钟内壁刻满符咒!
古钟突然自鸣,震碎所有青灯。灯焰凝成薛太医虚影:"贱人!坏我大事!"竟欲抢夺女儿魂魄续命。
薛妻骸骨终于醒悟,用长发缠住太医:"夫君,该结束了。"长发燃起白焰,将两人魂魄裹成灯芯。
女状元拾起灯芯供于佛前:"请佛祖度我父母。"长明灯忽分两焰,一焰化经卷,一焰变梳妆镜。
自此灵隐寺多了盏双芯灯,照见缘法无常。和尚抠下灯花入酒: "青灯古佛伴梳妆,墨池血海俱可量 莫道姻缘皆前定,且看双焰照大千..."
唯有钟楼古钟再不曾响,有人说看见个女子每夜擦拭钟上经文,擦去的都是"执念"二字。
(第十四章完)
【第十五章 钟楼禅机】 古钟寂灭后第七日,灵隐寺来了个古怪香客。此人面生双瞳,总在钟楼旁烧"状元文章"的纸钱。灰烬落地竟变成蜈蚣,往和尚禅房爬去。
和尚正用灯花下酒,见蜈蚣便笑:"薛太医还没被灯油煎透?竟派'文蛊'来探路。"
夜半跟踪香客至后山,见其扒开荒坟掏出个陶罐。罐中盛着墨汁,泡着百颗眼珠——全是科考落第者的"慧眼"!
双瞳香客跪拜陶罐:"恩师!弟子已集齐百眼,今夜便可布'百目阵'助您重生!"
突然所有眼珠飞起,嵌在古钟表面。钟身浮现血符,正是当年噬运阵的扩大版——此番要吸尽江南文运!
和尚蒲扇拍向钟身:"善哉,和尚来撞个晨钟~"撞击声却似鬼哭,震落眼珠变成铜钱。
双瞳香客现出原形,竟是薛太医首徒。当年帮师父布阵,如今想如法炮制自立门户。
此时女状元魂魄从灯中飞出,执笔点向百目阵:"师兄还记得吗?你第一次落第时,师父赠你的'开慧眼'药方?"
墨汁突然沸腾,显出新药方——竟要用活人眼珠做药引!双瞳者惨叫捂眼,眼眶流出墨汁:"不可能!师父说那是状元及第丸!"
古钟轰然炸裂,碎片拼成面镜子。照出当年真相:首徒本有真才实学,被薛太医用邪术弄瞎双眼,换上"慧眼"操控。
和尚用破钵接住掉落眼珠,泡在酒里:"来,尝尝真正的状元红~"
酒中浮现首徒年少时文章,字字珠玑。女状元叹息:"若师兄当年不受蛊惑,早该是真正状元。"
首徒癫狂欲毁陶罐,被慧眼反噬。所有眼珠飞回原主坟冢,唯留双真正肉眼——已枯如核桃。
古钟重聚时,多了百道裂痕。每道裂痕皆如泪痕,雨天便渗朱砂。和尚题字钟身: "百目观天不见心,慧眼识文难识人 且听钟声彻三世,度尽贪嗔痴怨魂。"
自此灵隐钟声再响时,总有落第书生顿悟。有人说见双盲眼老儒在钟楼抄经,字字渗血,血墨却养活了墙头蔷薇。
唯有那陶罐被和尚做成尿壶,每夜响着文思澎湃的声音。
(第十五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