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阳抗日战争简史
文/江圣泽
摘要
祝阳镇(今属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地处泰山周边,是抗日战争时期泰安地区重要的抗日斗争区域。本文梳理了1938年至抗战胜利期间祝阳镇的抗日历程:从日军入侵初期当地军民反抗意识的觉醒,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武装、开展游击斗争,重点记述了花红峪反击战、赵家汶歼灭战、二王庵突围战等关键战斗,展现了祝阳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精神;同时提及当地对烈士的纪念与传承,旨在清晰呈现祝阳镇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角色与抗争轨迹。
关键词
祝阳镇;抗日战争;抗日武装;花红峪反击战;赵家汶歼灭战;二王庵突围战;烈士纪念
一、抗战背景与斗争序幕(1938年—1942年)
1938年1月,日军为打通津浦铁路线,重兵进攻泰安,泰安城及周边地区相继陷入战火。祝阳镇虽未直接成为初期主战场,但受日军侵略的威胁日益显著——日军随后在泰莱、泰济公路及泰山、徂徕山周围掘深沟、筑碉堡,设立多处敌伪据点,祝阳镇亦被纳入其控制范围。
日军的残暴统治激起祝阳镇百姓的强烈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军民逐渐凝聚起抗争力量:基层党组织秘密发动群众,组建起区中队、武工队等抗日武装,配合泰山军分区主力部队,以游击战术袭扰敌伪,为后续规模化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关键战斗与军民抗争(1942年—1943年)
在长期抗日斗争中,祝阳镇军民参与了数十次战斗,其中花红峪反击战、赵家汶歼灭战与二王庵突围战尤为关键,既沉重打击了敌伪势力,也充分彰显了当地军民的抗争决心。
1942年秋,泰北独立营1中队夜宿祝阳镇花红峪时,遭日伪军重重包围。在队长王雨的带领下,全体队员拒绝投降、奋力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此战中,祝阳区中队牺牲3人,军分区特务营牺牲3人,抗日军民“至死不屈”的气节在此战中尽显。
同年,赵家汶歼灭战在祝阳镇周边打响,成为当地军民主动歼敌的重要战例。当时,一股日伪军在赵家汶一带烧杀抢掠,气焰嚣张。为保护百姓、打击敌人,泰山军分区部队联合祝阳当地抗日武装迅速制定作战计划,利用赵家汶的地形优势设伏。战斗打响后,我军先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随后主力部队从两侧山地发起突袭,形成合围之势。日伪军猝不及防陷入混乱,我军战士趁势奋勇冲杀,经数小时激战,成功歼灭该股日伪军,缴获一批武器弹药。此战不仅为当地百姓解了围,更以实打实的歼敌成果提振了周边军民的抗日信心。
1943年9月,为打开抗日局面,泰历县委计划拔除祝阳日伪据点:泰山军分区十团三营九连配合武工队、泰历县大队四中队及祝山区中队,共300余人集结准备行动。但因叛徒告密,日伪军突袭我军宿营地二王庵,九连与祝山区中队被重兵包围。危急时刻,营长王法山果断部署:孙学海带领四中队、罗俊带领武工队分别从村西、村东以火力袭击敌军两翼,掩护九连主力向北部山区突围。战斗中,祝山区委书记赵汉三、区长杨雪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九连部分战士亦英勇捐躯,最终我军成功突围。此战虽有伤亡,但击毙大量日伪军,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此外,祝阳军民还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寇七次“强化治安”行动,先后拔除羊栏沟、祝阳、范镇等10余处敌伪据点,持续对侵华日军形成牵制。
三、烈士纪念与历史传承
为缅怀牺牲先烈,1946年7月,中共泰安县委、县政府在祝阳镇陈良村修建抗日烈士公墓(即如今的岱岳烈士陵园)。陵园内长眠着800多位烈士,其中多数为在花红峪反击战、赵家汶歼灭战、二王庵突围战等祝阳地区战斗中牺牲的战士,是泰山地区唯一的抗日烈士公墓。
陵园的纪念牌坊由原中共泰山地委书记林乎加、行署专员赵笃生题词,泰安县县长亓伟撰文,详细记述了烈士事迹及陵园创建历程,如今已成为后世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四、结语
祝阳镇的抗日战争史,是一部当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从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抗争的浴血史。花红峪、赵家汶、二王庵等战斗中先烈的无畏精神,与岱岳烈士陵园的纪念传承相呼应,既见证了泰山周边抗日斗争的艰巨性,也为后世留下了“铭记历史、奋勇前行”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本文基于公开历史事件梳理及地方红色记忆整理,主要参考内容为泰安地区党史资料、岱岳区地方史相关记载(含赵家汶歼灭战等战斗史料)及祝阳镇烈士纪念场所公开文献(如陵园碑文、地方党史馆存档史料等)。
2025.8.25
作者简介
江圣泽,本名江焕庆,高级教师,奉高文化、泰山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诗词文化艺术、革命红色文化传习者,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北京启功研究会会员,区、市、省、国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华诗文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有关创作、研究、传习成果,获奖、发表、被收藏或应用,多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