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父亲的最后时光
文◑熊木全
在十年前的6月3号,我的母亲仙逝。这一年,父亲的身体尚好,他不想增添后人们的麻烦,一个人独自在我小妹购买的二居室商品房居住,在衣食住行方面,他能自理有如且能照顾好自己,还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每天穿戴收拾得也干干净净,但后来的日子里发生的两次意外,对老父亲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一次是他单独行走时,突然遭遇“马路杀手”因车速过快导致被撞倒在地,当即头破血流,牙齿也撞掉了几颗,后经及时抢救治疗,才捡回一条命。再一次就是2024年农历七月二十八那天上午,他独自在家炒菜,由于火大油多水溅激发起火,造成其身体百分之四十烧伤,后住院治疗一个星期,诊疗花费八千多,父亲心疼钱硬要出院,我把他接到家里耐心服侍,天天帮他患处擦药敷粉,一个多月下来,老父亲身上的伤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患处老皮脱去,老人变新人。
由于老父亲一生勤劳,加上两次受伤,又年岁已高,去年12月份,我决定把老父亲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老父亲也高兴接受了我请求,与我朝夕相处了近九个月,其间有苦也有乐,还有很多父子之间的趣事。♥
刚接过来,老父亲身体尚好,行动自如,对我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还有点不适应,常说:“怎么又吃饭啊?”我说:“这是晚餐必须得吃呀!”真是老小还原,老父亲像个孩子似的非常顺从地准时进餐;因为他一生勤俭惯了舍不得浪费,总是吃得饱饱的,还用自己手拍拍肚子风趣地说:“这里面很能装点货呢!”我笑而不答。由于吃的过多,代谢也快,来不及时经常拉到地上甚至床单上,如果我没有看见,老父亲还偷偷地用毛巾擦干净,他怕我发现了不高兴;我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心疼的泪不禁而下;我由此感叹到:风烛残年的老人,到了即将走完人生的阶段,真是又苦又难。我知道后并未责怪父亲,叫他郎拉了不要动,越动越复杂,叫他等我来帮他清洗打扫。
天气晴好时,陪父亲吃完了早点之后,适时示意父亲如厕,遇上便秘时还得用开塞露促进他解出大便,老父亲常为这个感到尴尬与不安,总说这遢邋事让我受累了,说:“你妻子病逝也好几年了,你这孤单人还得一天到晚拖累你照顾我这个糟老头子。”我说:“这不是应该的吗?这是做儿子的责任,您养我的小,我必须养您的老;人们常说,养儿防老。”然后,我又用推车推着父亲去户外安全地带晒太阳,一边推着他一边拉家常,都是说的过去陈年往事,有时聊着聊着父子俩都哈哈大笑。推着父亲外出晒太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沿途令无数街坊邻居、熟人亲友们称赞与羡慕。
差不多到要做午饭的点,我就把老人家用推车推到了菜市场附近,找个平坦之地后便小心翼翼固定好轮椅车,向父亲交待安排好水杯和零食,趁此机会我立马去不远处的菜场买菜。我专门买好老父亲喜欢吃的米丸,豆腐丸等食品,回家后放好食品又立马赶到父亲身边,陪父亲说话聊天,用推车推着父亲在沿河大道来回走,父亲呼吸着新鲜空气,观赏着沿途的风景,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看到父亲高兴,我也高兴!我常常在想:父亲的今天不就是儿子的明天吗。
午饭后,父亲听话照做上床午休,午休后我再给他吃点东西。因为我的弟兄姊妹拿给父亲吃的东西实在是品种繁多,吃都吃不完。然后看电视,他最喜欢看有伟人毛主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看了三遍还想看,老父亲有时也看看书,去世前把《红墙图志》1949至1976上下册都看完了。♥
每天晚饭后过半小时,我帮父亲洗漱完就安置他上床休息,晚上照应他起几回夜,我怕父亲摔倒,就把马桶安放于床边。因此,家里异味特别重;但我认为这不是臭气,而是后人们的福气。
时间到了2025年5月份后,我发现了老父亲有些异常现象,我深感恐慌;感觉老父亲时日不多了,因为过去他特别爱吃的东西自此一口也不吃,还有叫他郎不做的事他郎天天要做,比如背着我去倒马桶,马桶有一定的重量,从房间到厕所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是我的居所是2000年嵌的地砖比较滑,真担心他郎摔倒,他郎竟然一次都未摔倒,这真是个奇迹。
再就是给吃的东西他老人家时,他郎总是双手捧接,让为儿的十分难受流泪,这不是做儿子应该的吗?可老父亲接东西时给我如此礼节。老父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和毛主席,感谢亲人和朋友!
令人悲伤的2025年7月25日,我的老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征兆,仅仅两天我弄的早餐没吃,中午还吃了黄桃罐头的,早上和上午还要求我跟他郎洗了两次澡,随后在他的大儿子熊国全和小儿子熊新全赶到床前两小时后,老人家安然入睡,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八岁。
父亲啊父亲,如有来生,我们还要做父子,来生还要做您的儿子。
作者简介:
熊木全,男,汉川人,中共党员。1962年生,湖北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从事教育事业四十一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时有论文在《科教周刊》发表,崇尚“终生学习,以文化人”的理念,偶尔抒情感怀、吟诗集句;一向主张:从教,必须育才有方;言商,讲求诚信共赢;弘文,尽心倾力助襄;为人,践行德品至上;处世,精诚团结为要。
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汉川分院副院长兼文创外联部部长,院刊推广发行总监,一向热衷公益事业,并致力于华夏诗联书画及汉川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