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作者:那寒
阶餐坐者因饥饿,绿伞林遮我又何。
鬓染肠断天涯路,江清水胜洞庭波。
星河携月翻旧梦,病理提灯量陡坡。
相问尊前何甚幸,只留寂寥是长歌。
2025年8月25日。
孤怀寄远,寂语生歌——评那寒《无题》
那寒的《无题》以七言律诗为骨,融个人境遇与幽远情思于字句间,笔调沉郁却藏张力,将“寂寥”之情写得层次丰富,是一首“以景衬心、以事抒怀”的抒情佳作。
从内容脉络看,诗歌由“眼前景”入“心中事”,再到“情中悟”,层层递进。首联“阶餐坐者因饥饿,绿伞林遮我又何”,以“阶前饥者”与“林下遮伞的我”形成对照——前者为生存奔波,后者虽有暂避之处,却难掩“我又何”的茫然,开篇便奠定孤独疏离的基调;颔联“鬓染肠断天涯路,江清水胜洞庭波”,将视角从眼前拉向过往与远方,“鬓染”藏岁月痕迹,“天涯路”诉漂泊之苦,而“江清水胜洞庭波”的清丽之景,反成“肠断”心情的反衬,乐景衬哀情更显悲寂;颈联“星河携月翻旧梦,病理提灯量陡坡”,思绪从过往转向当下困境——“旧梦”是回忆的牵绊,“病理提灯”暗喻身体或生活的“病痛”,“量陡坡”则将前行的艰难具象化,道尽处境的困顿;尾联“相问尊前何甚幸,只留寂寥是长歌”,以设问收束,“何甚幸”的反问与“寂寥是长歌”的答语形成强烈反差,将全诗的孤苦之情推向顶点,却又以“长歌”二字赋予寂寥一种无奈却坚韧的余味。
从艺术表达看,诗歌善用“对照”与“隐喻”,语浅意深。其一,对照手法贯穿全诗:饥者与“我”的境遇对照、清丽江景与断肠心情的景情对照、“星河携月”的浪漫旧梦与“病理提灯”的现实困境对照,每一组对照都让“寂寥”的内涵更具体;其二,隐喻精准贴切,“病理提灯”将身体的不适或生活的难题化为“需提灯丈量的陡坡”,既形象又带痛感,让抽象的困境可感可知;其三,语言质朴却含张力,无华丽辞藻,“鬓染”“翻旧梦”“量陡坡”等表述平实,却能精准传递岁月沧桑、回忆牵绊、前行艰难的复杂情绪,实现“浅语藏深意”的效果。
整首诗虽题为“无题”,却句句有“题”——题的是漂泊的孤独、岁月的痕迹、现实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无法消解的寂寥。读之,能清晰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境遇的坦诚书写,那份藏在字句里的孤苦与怅惘,既易引发共鸣,又在“寂寥是长歌”的收束中,留下一丝耐人寻味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