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陌路归人
暮色如血,泼洒在荒岭的脊背上。这座山自古以来便不甚友好,嶙峋的怪石从泥土里刺出,好似大地折断的肋骨。山道蜿蜒如蛇,被疯长的野草半掩着,显然已久无人迹。
就在这荒芜之中,忽然现出一个人影。
那人走得很慢,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他约莫四十上下,面皮焦黄,颧骨高耸,眉眼间却透着读书人特有的清气。一身灰布长衫洗得发白,肩头袖口补丁叠着补丁,倒比村里最穷的王老五还要寒酸三分。他手中拄着一根随手折来的枯枝,权作拐杖,另一只手紧攥着个破旧的布包,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荒岭村的茅屋零零散散趴在山腰上,如受伤的野兽。此刻,那些破旧的木窗后,悄悄探出半张张脸来。老人的眼睛浑浊如潭水,孩子的眸子清亮却惶恐,皆屏息偷觑这陌生来客。
“莫不是...周家大少爷?”赵老倌揉着昏花老眼,声音颤巍巍地从缺了牙的嘴里漏出来。
此话一出,窗后的那些眼睛顿时睁得滚圆。二十年前被逐出山门的周家逆子,竟回来了?那些尘封的往事,霎时间在每个人心头翻涌起来。
周慕白对这一切视若无睹。他循着记忆中的小路往山腰去,脚下的碎石哗哗作响,惊起几只乌鸦,扑棱着翅膀没入暮色。越往上走,他的心越沉。记忆中那座气派的宅院,如今只剩半堵残墙倔强地立着,墙上爬满了枯藤,如老人手臂上暴起的青筋。
他驻足片刻,缓缓走近那堵墙。手指抚过粗糙的墙面,忽然触到一处凹凸。拨开枯藤,竟是一个模糊的“早”字刻痕——那是他儿时刻下的,那时父亲还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识字。
周慕白俯身抓起一把泥土,那土从他指缝间漏下,黑得像是浸透了陈年血污。风中传来低语,不知是真实还是幻觉。
“报应啊...”那声音呜咽着,忽近忽远,“周家害人太多,祖宅都镇不住怨气咯...”
他猛地回头,只见荒草萋萋,并无人影。
夜幕彻底落下时,周慕白在废墟旁清理出一小块空地,搭了个简易的草棚。他从布包里取出几本书籍和一支秃笔,又找出火石点燃了油灯。豆大的火苗在风中摇曳,将他消瘦的身影投在棚壁上,忽长忽短,如同舞动的鬼魅。
远处传来狼嚎,凄厉悠长。周慕白却不害怕,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平静。这里曾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牢笼;是他的起点,也几乎成了他的终点。
“二十年了...”他喃喃自语,声音消融在夜风里。
第二章 旧债新仇
翌日清晨,周慕白在废墟中翻找可用之物。断壁残垣间,偶尔能寻到昔日生活的痕迹:一片青花瓷碗碎片,半截雕花窗棂,甚至还有一本被雨水泡烂的《三字经》。
在曾经是书房的一角,他的脚踢到了一个铁盒子。那盒子半埋在泥土中,锈迹斑斑,却依然牢固。周慕白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它撬开,里面竟是一本厚厚的账本。
纸页已经脆黄,墨迹却依然清晰如新,红得刺眼。他随手翻开一页,上面的字迹便如针一般扎进眼里:
“民国三年,腊月廿三,收王老栓地契一张,抵债大洋十五块。其妻哭求宽限三日,不许。” “民国五年,三月初七,李寡妇典女偿息,女名翠姑,年方十三,作价三十大洋。” “民国七年,八月中秋,强占赵家祖坟地二亩,赵老倌气病卧床。”
每翻一页,指尖便灼痛一分。这哪里是账目,分明是吃人的名录!周慕白的手开始颤抖,他终于明白父亲临终前为何死死攥着这账本,眼里尽是恐惧——那不只是对死亡的恐惧,更是对罪孽的恐惧。
“爹,您这些年,竟做了这么多恶...”周慕白喃喃自语,胃里一阵翻涌。
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自己因反对父亲逼债而被鞭打后逐出家门。那时他发誓永不回头,谁知命运弄人,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这片浸满血泪的土地。
连日来,周慕白白天上山采药,晚间为村民义诊。起初无人敢接近他,直到他治好了赵老倌的咳喘,又帮王老栓家的孩子退了高烧,人们才渐渐放下戒备。然而每当他问起旧事,那些刚刚松动的口舌又立刻紧闭,眼神躲闪,如受惊的鸟雀。
如此过了旬日。那夜月黑风高,周慕白正对账本出神,忽闻草棚外窸窣作响。起初以为是野畜,但那声音愈来愈近,夹杂着压抑的呻吟。
他警惕地抓起药锄,轻轻推开柴门。月光下,只见地上趴着个黑影,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救...救我...”那黑影忽然动弹,一只手伸出来,死死攥住他的衣角。借着棚内透出的微光,周慕白看见一张因痛苦而扭曲的脸,胸口一道刀伤深可见骨,鲜血仍在汩汩外涌。
周慕白不及多想,急忙将人拖进棚内。检查伤口时,他发现那人右手虎口有厚厚的老茧,显然是常年握刀所致;腰间别着一把短刀,虽样式普通,却磨得极锋利。
“你是什么人?为何受伤?”周慕白一边止血一边问。
那人意识模糊,断断续续道:“他们...要灭口...账本...赵先生...”
听到“赵先生”三字,周慕白的手顿了一下。赵先生是村里的老秀才,平日里慈眉善目,免费教孩子们识字,很受尊敬。为何会与此事有关?
经过一夜抢救,伤者终于脱离危险。清晨第一缕光照进草棚时,那人缓缓睁开双眼。当他的目光落在周慕白脸上时,突然变得锐利如刀。
“周家人!”他猛地挣扎欲起,眼中喷出怒火,“周家狗贼!还我妹妹命来!”
周慕白后退一步,心中骇然。原来这伤者竟是当年被周家逼得家破人亡的张猎户之子——张振山!那个据说二十年前就离开荒岭,发誓要报仇的年轻人!
“你听我说,”周慕白试图平静对方,“我早已不是周家人了。若我要害你,何必救你?”
张振山喘着粗气,仇恨的目光几乎要将周慕白刺穿。但看着自己胸口的绷带和周慕白熬红的双眼,他眼中的怒火渐渐被困惑取代。
“为什么...”他嘶声道,“为什么偏偏是你...”
棚外,荒岭的晨雾浓得化不开,仿佛要将所有的秘密都包裹起来。但周慕白知道,有些秘密,注定要见天日。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