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华欢
清末,广东番禺人居巢、居廉从没骨画入手,融汇自己的实践创作而独创撞水、撞粉法,写生状物,甚富意趣,形成居派,一时之间,学生遍及两广。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亦随“二居”学艺;后来,他们三人先后于1906年、1907年、1908年负笈东渡,到日本学习东洋画技艺,兼习西洋画技法;1910年前后回到国内,提出“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艺术思想,倡导国画改革,被后人尊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岭南画派发端于岭南却风靡全国,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二十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1912年,小榄李英士经族亲介绍到上海跟高剑父学画;
1919年,中山隆都人林介如、阮云光、郑征白考入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美术制版别科学习,高奇峰担任该科主任。1921年底,高剑父任广东省工艺局局长兼该校校长,三人就成了“二高”的学生;他们三人刚毕业不久,良都的容漱石也开始入读该校,由此得奇峰先生扶掖;
1923年,隆都濠涌村的方人定以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校生身份入“春睡画院”,成为高剑父的学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濠头才女郑淡然已求学于高剑父先生的春睡画院了;
1929年至1932年那段岁月,留下林介如挈领卢乔根到“天风楼”跟奇峰先生学习学画的足迹;
1935年,小黄圃姑娘翁芝因侍奉高剑父先生而学艺,甚得高师钟爱而海誓山盟,喜结良缘,成为推动画派发展的贤内助;1938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绘画功底相当扎实的隆都青年黄霞川拜高剑父先生为师;1945年前后,在澳门求学的隆都学生持画求教于高剑父先生,得到指点的就有胡储良先生。
中山籍岭南画派第二代传承人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们在潜心创作之余,不忘提携后辈,薪火相传。
方人定先生才华横溢,意气风发,其成就与同辈的“赵黎关杨”比肩,每次回乡休假,依然不忘指点后辈,与乡里和睦相处,德馨道隆;
林介如先生于1923年就在上海的孔教青年会已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了;从1932年执教龙山中学开始,期间除了一度活跃于上海及省港澳艺坛外,大部分时间都任教于斯,直至1970年退休,为中山画坛培养了一大批名家;
阮云光也有曾在龙山中学、香港珠海书院从教历程;
黄霞川先生才猷练达,襟怀磊落,设望霞山馆于凤山之麓,乡中子弟得其教导者众;
李英士先生慈悲为怀,乐善从教,行医的之余,精心挑选可造之材,悉心栽培,门下也有不少成名者;
卢乔根出生于世外桃源的特沙村,一直热爱教育事业,曾在金鼎、上栅、民众、横栏、特沙一带教书育人,后来创办鳌江诗书画社任社长,受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山学院客座教授,诲人不倦,桃李满园;
容漱石所到之处,乐于与友生谈书论艺,挥亳作画,传为美谈;
翁芝多于居省港澳,平日孜孜以艺,每遇慕名上门求学者,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正是由于方人定、林介如、阮云光、黄霞川、郑淡然、李英士、卢乔根、容漱石、翁芝诸大师以大爱弘艺为己任,作育英才,推动了岭南画派在中山不断传承与发展,名家辈岀。
一、阮云光先生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被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革命思想所吸引,怀抱匡时救国远大志向,以革命家姿态和先行者的使命感,提出了现代绘画"折衷中外,融会古今"的口号,并积极参与到″改造国魂″的行动中。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成一格,从学者众,开启了中国画的新局面。并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高剑僧、林介如、方人定、阮云光、司徒奇、卢乔根、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容漱石、黄少强、赵崇正、容大块、苏卧农、何磊、郑淡然、黄霞川、李抚虹、李英士、伍佩荣、张坤仪、何漆园、周一峰、招辉堂、叶永青、黎葛民、黄独峰、陈凝丹、卢传远、翁芝等。阮云光不仅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更是于艺术事业及教育事业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之一。
阮云光(1901~1991),原名文光,别名煜或旭,沙溪圣狮乡人。1919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美术制版别科,适逢名画家高奇峰、高剑父任教,朝夕问道,尽得岭南画派真传,与林介如、容大块并称:甲工三杰。1926年入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习西洋画三年,毕业后先后在石岐女子中学、龙山中学任教。1935年起几渡东瀛考察美术,其间画有大量蕴含日本情调的中国画。回国后与高剑父、鲍少游、方人定、林介如、卢乔根、容漱石、司徒奇、何漆园、苏卧农、容大块等名家相往来,以画会友,以文载道。时有画作参加春睡画院举行的展览,主要代表有《紫藤花下》《夜泊独秀峰》《江湖游乐图》《青藤诗意图》《猫头鹰》等,并发表美朮文章巜美展是艺术运动的途径》与诗作《送剑父师环游游世界》等,以其辛勤的艺术实践和精辟的理论见解为岭南画派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9年到香港珠海书院教授中国画,并从事图案设计,坚持中国画及油画创作。其中国画造诣深湛,色彩明静雅洁,有东洋风味。
二、阮云光的故事
沙溪圣狮村著名诗人、书法家阮家骅对岭南画派艺术情有独钟。少年时已认识同村人、岭南画派名家阮云光。2006年12月5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他专程邀请一位岭南画派研究专家,回到故里。几经周折,找到阮云光侄子,打开了阮云光旧居大门。时值隆冬,两人也顾不得寒风凛冽,顾不得满室污尘,如入荆山一般,在书橱上下,翻看阮云光旧作。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幅幅画作,如珠似玉,在两人手中展开:《夜泊独秀峰》《母婴图》《双松行舟》《江湖游乐图》……都是惊世之作。
傍晚时分,两人才恋恋不舍离去。回到家里的阮家骅,于这个满月的冬夜,清辉透过窗纱,罩住幽静的书房;窗外,寒光清照,万籁俱寂,禅意诗意融和成淡然之境。此时此刻,阮家骅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欣然地为阮云光先生写下此联:
云水长呵,东瀛负笈;
光华远射,岁月留声。
【本文作者】黄华欢,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人。研究员,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画家、音乐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等,有“沙田民歌之父”美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王光兴
编辑制作:放飞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