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四大美女图
玉立娉婷各有神,仙姿绰约世无伦。
可怜艳骨生成后,尽做君王枕上人。
2 打油雅加达
竞赛常携败绩归,泱泱华夏困铜围。
多年不胜谁怜我,国足庙贫方丈肥。
3 感同德老师墨宝小诗回赠
惠赠红笺孟夏时,一挥落墨走龙蛇。
先生不弃期来日,君有仙毫我有诗。
4 高中晚自习家长值班杂感
春有娇兰夏有荷,人生如戏岁如梭。
当年不屑从师道,留下艰辛半世多。
5 北纬53°留笔
地介边陲遍老林,山藏瑰宝谷藏金。
当年为国输梁栋,一代英模无处寻。
6 山雨
山头风过涨青云,来势压城久未闻。
此地纵然三夏里,街边少见后妈裙。
7 次会长《甲午战争》韵
影像惊心叹喟然,切肤国耻宛如渊。
黎民有泪悲星月,圣上无颜对地天。
古堡千家承巨痛,纹银万两付轻烟。
马关遗恨焉能忘,若杀倭奴我在前。
8 和永清诗友《瀑布》
不屑江流不屑河,峰岚谷底响狂歌。
飞来彩练千丝碧,撒下琼珠万顷波。
触引诗情开脑洞,传催客意向云摩。
人生起落浑如是,既做南柯无北柯。
9致战友荣公
吴钩卸罢寄形踪,君在公门我在农。
一纸诗书消块垒,半生苦旅识鱼龙。
牛耕冷地因乾命,人遇良机靠祖宗。
玄学高深谁解得,尺长寸短各相从。
10 陪孙石道街学考
骄阳似火虐滨城,日月无情人有情。
立雪求知身不冷,交游念旧意犹诚。
江流每向低洼走,涧草常于绝壁生。
识得红尘寰宇大,非关痛痒是浮名。
11 八一感怀
征程百载写春秋,岁月峥嵘去不留。
宜善枪声惊帝府,井冈烽火耀神州。
安邦定国充基石,爱党亲民靖浊流。
一帜旌旄堪砥柱,东方狮醒世无忧。
12 孙子高中家长会杂感
黉门久别岁痕藏,空落虚怀遣感伤。
数载充边求战绩,一生劳作冀皇粮。
书文乱世勤工少,风雨江湖羁旅长。
老爱诗章亲稚子,天伦有乐慰枯肠。
13 宗氏风波
街头巷尾话存疑,看客冤家共猎奇。
亿万金资生战事,一身亮节靖墙篱。
割情挈子求真伪,嗣续争财破预期。
官宦名流今到古,从来人性最难移。
14 兴安归途于车草成
别过云峰别玉川,兴安归旅路三千。
情生痛感亲和爱,水载离愁楚到燕。
肯共清寒应骨肉,能同荣辱是前缘。
红尘聚散寻常事,一信天机二信禅。
15 情人节杂谈
节序临期笔作声,红尘爱恨费公评。
骓留垓下终因别,桃绽城南亦为情。
洛水神来悲可賦,西湖塔立怨难平。
楚腰蛴领佳人泪,落入秦淮便有名。
【李永清评析】
有幸拜读李云祥先生《乙巳诗稿删存》十五首,如品瑶章,受益殊深。先生诗作题材宏阔、骨力沉雄,既植根现实土壤,又怀抱家国情怀,思想深度与艺术造诣相得益彰。谨以四端略陈管见。
一曰取材广博而意象丰瞻。先生笔下,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四大美女图》以“艳骨成尘”解构红颜史诗,《甲午次韵》借“纹银万两”叩问民族伤痕,具见史家眼光;《山雨》中“青云压城”暗喻时代氤氲,《瀑布》里“琼珠万顷”隐喻人生起落,物我交融处尽显磅礴气象。至若“微信千金”“后妈裙”等当代语汇的淬炼入诗,尤见以古典容器盛现代精神之匠心。
二曰语言双刃而锋芒各具。讽刺之作如《打油雅加达》以“铜围困兽”“庙肥方丈”直刺时弊,刀锋凌厉;感怀之篇如《家长会杂感》以“虚怀遣伤”“羁旅长嗟”自剖肺腑,沉郁顿挫。而《七夕别调》中“星桥渺渺”“云札沉沉”等句,又能以空灵之笔写深沉之情,得义山朦胧蕴藉之妙趣。
三曰思想深邃而维度交织。家国层面有《八一感怀》“旌旄砥柱”之擎天正气,《北纬53°》“英模无寻”之边塞遗响;生命哲思有《兴安归途》“聚散天禅”之通透,《瀑布咏怀》“南柯无柯”之超然;更可贵者乃《致战友》中“牛耕冷命”“尺寸相从”等句,以平民视角书写命运参差,拓展了传统诗词的书写疆域。
四曰艺术融冶而风格自成。先生熔铸杜工部之沉郁、韩昌黎之奇崛、白乐天之晓畅于一炉,格律精严而新语迭出(如“微信掷千金”之化俗为雅)。虽偶有《宗氏风波》等篇议论稍显直白,然整体兼具诗史之质与哲思之光,堪称“诗人之心”与“学者之眼”的完美结合。若能在保持现有锋锐之余,参酌玉溪生象征手法(如《锦瑟》之意象迷宫),或可使意境更臻幽邃。
此十五首诗如十五重锦屏,既见时代剪影,复闻生命回响。昔孔子云“诗可以观”,先生之作堪为当代旧体诗创作之重要标本也。
作者简介:李云祥,网名梦回湘水,吉林人,五零后,诗词爱好者。
诗评李永清,网名清川澹澹,男,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桐城龙眠诗词》主编,众创清韵诗社点评嘉宾,甘肃省陇南市传统文化促进会【陇之南·西和诗词】顾问。
朗读者简介:禾子:(网名)资深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导演、主持人、评委。中国合唱协会理事;吉林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松原市音乐舞蹈家协会艺术顾问;松原市朗诵协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
酷爱朗诵艺术,曾经在第四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吉林省赛区总决赛中获成人组二等奖;吉林省第二届诗文朗诵大赛和“金葵花杯”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