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之花在细微教育中绽放
--甘肃省镇原县南川初级中学“容”文化概述
文/ 张兆升 (甘肃)
“容”,有仪容、容易、包容、模式、规则等义项。它是南川初中建校半个世纪以来,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积淀,更是南川初中人薪火传承的办学理念。
它源自1969年建校初期的一孔箍窑洞、一间土坯房。勤劳朴实的乡民,满怀着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火热激情、“再不能让娃儿们像长辈这样睁眼瞎”的朴实想往,一锨一铲、一砖一瓦地建起学校。告别了南川乡只有小学没有中学,学生们背着咸菜干粮跋山涉水进县城,负箧曳屣求学的路途艰辛。
今天,南川初中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投资兴建下,已发展成为楼房宽敞、设施完备、质量突出的标准化农村初级中学。50多年来,学校的容貌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学校怀山抱水,典雅洁净,书声琅琅,令人心生向往之情。常年外出偶尔回家的乡亲们总是连声感叹:学校越来越宽敞漂亮了!
在人才辈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群众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南川初中自始至终着力于学生的仪容塑造和规矩培养。“容”是一张笑靥如花的面庞,它温文尔雅,知性优雅;“容”是学校坚持不懈立德树人的规矩和品格;“容”是根植于学校师生灵魂的文化符号;“容”是全校师生的作风形象和学识气质自内而外逸出的奕奕光彩。50年来,学校的毕业生数以万计,“容”光焕发、自信自豪地活跃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上,这其中不乏政坛公仆、学界专家、商海大咖和艺术名流。
学校坚持教育学生从身边容易做的小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持引导学生从书本上容易学懂的基础知识学起,积少成多,积水成渊;坚持启迪学生从生活中容易感知的小情景起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容”情怀,正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日常行为活动的全过程之中,点点滴滴,久久为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快乐、健康”的学风。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老师坚持“容”标准、“容”思想,大力抓好“双基”教学,精准开展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从最低要求的“一维目标”识记开始,适时适地适度迈向“二维目标”的提升,再向“三维目标”延伸拓展,并且加以四维目标“审美”的训练体验,最终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全校教师都能细致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阅和实验等环节的教学常规工作,师生包容和谐,天长日久,学生学有收获、学以致用。一个“博学、善教、敬业、爱生”的教风正在蔚然形成。
秉持“容”理念,学校开展坚持不懈的日常小手拉大手“六个一”活动、每周一国旗下专题演讲、每周一个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每期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每期一次体育运动会、每年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寓教育于细微处。采取家校互动,密切社会联系,和学生全面开展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措施;采取组建音乐、书画、体育、读书会等社团形式,丰富学生易于接纳的教育渠道,付诸行动,坚持做下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班纪班风和教师考核办法等制度,剔除繁文缛节,奖惩并举,简单易行。实施“四位一体”精细管理、精准考核。领导带头、部门联动、成师生参与,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求真向好,在不断创新中培养学生“有容乃大”的人生观、奉献祖国的价值观。确立起“求真、向善、趋美、创新”的校风。
“容”的情怀、思想和理念积淀,已经为南川初中发展的特色,是为“容”文化。为了使之成为亮点,学校着力营造清新洁净的校园环境文化,校园各宣传牌选择“精、小、细、实”的励志性、提示性教育内容,坚持做好生生讲文明懂礼仪,校园无一片垃圾;着力创造明朗悦目的教室文化,教室布置和班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展示学生心声为主线,坚持做到入室即学、入室即静,活泼着青春,鼓荡着激情;着力创建以师生书画作品展示为目的的素雅走廊文化,坚持课间诵读经典《弟子规》,清零走廊推推搡搡的不良行为;着力创设“敬、净、静”为目标的规范化优秀寝室文化,坚持文明宿舍争模范,寝室无异味。试一试就成,争一争就赢。让生命之花在细微教育中绽放。全校上下正团结一心,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深入推进“仪容雅致、崇德尚美,内修气质、敦行致远”为校训的南川初中“容”文化建设。
南川初中当前面临着大量务工人员进城,子女随迁就学,生源急剧减少,留守少年比例逐年增高的办学尴尬,“容”文化的实施与推进,必将发挥出应有的破解作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本着“有容乃大”的视野和情怀,一定能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有性格、有温度的农村初级中学。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现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我们正在做对一件事,那就是守容有容,修养习惯,专注细节,坚持一步一步走下去!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兆升 ,男,1971年生,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原甘肃省镇原县南川初级中学校长,现甘肃省镇原县开边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学区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