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多篇历史文献记载与赋体作品,谨遵@东方旨意而撰成《仓颉赋》,容典丽浑雄之传统,融汇仓颉造字神话、史传及文明意义,力求传承真金。
仓颉赋
曹赟/河南
鸿蒙初辟,玄黄未分。
结绳记事,混沌犹昏;
契木为文,民智尚屯。
天降圣哲,名曰仓颉,
龙颜四目,洞彻幽氛。
受命轩辕,司职史臣。
观奎星圜曲之势,
俯龟甲玄裂之纹。
仰察霄汉,星斗列轨耀灵机;
俯察山川,鸟兽行踪启妙真。
取象于云雷激荡,
摹形于爪迹逡巡。
开万类之精魄,
铸廿八之奇文。
于是
玄龟负书,洛水浮图;
龙马献瑞,河洛吐符。
点画纵横,破蒙昧而开天;
形声相生,别愚荒以立初。
当是时也!
天雨嘉粟,纷若垂霄之瀑;
鬼哭夜台,凄如裂帛之号。
神工泄造化之秘,
灵怪惧书劾之刀。
蛟龙潜渊而匿影,
青云扶日以翔翱。
廿八字惊雷震世,
五千载甘澍润苗。
典谟由是载道,
政令自此宣昭。
六书既立,百代不凋。
羲皇因之演卦,
孔圣赖以删《韶》。
观其圣迹所存:
沮水汤汤,犹传刻玉之余响;
白塬莽莽,永峙文明之栋梁。
阳武故都,松柏虬枝凝翠;
晒书荒台,青石苔痕沁霜。
碑林铁画,藏天地纲常之序;
庙宇崔嵬,承春秋俎豆之香。
薪火传乎竹帛,
精魂铸乎字行。
汉字衍流东溟,遗惠扶桑朝鲜;
文光烛照八表,终成华夏天章。
嗟乎!字者,
文明之炬,智慧之根。
昔
无文字,则史烬于结绳,道湮于洪荒;
今有书契,虽沧海屡变,而道统恒昌。
泰山崩而不失其巍,
神州荡而愈显其煌。
故曰:
一笔开混沌,
千秋仰圣功。
字魂昭日月,
永耀寰宇中!
注:
典源综汇:
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等神异载于《淮南子》《春秋元命苞》;
造字法“依类象形”“观鸟兽迹”见《说文解字序》及民间传说;
白水仓颉庙、晒字台等遗址今存陕西,佐证地望传承。
全文但求承古意而不泥古,赋新魂而存浩气。可镌于石,可诵于庭,以祀字圣之功,以铭文明之重。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