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念
文/鲁宁
一切的快节奏
如梦般,像快递小哥的车闪
可是秋,已晃眼前
恰如列车到了点
可还是那小小少年
愣愣地在山崖间闪跳
跨越犹飞鹿一般
搅混那河里的水
和蜻蜓的眼睛对看
作青蛙的游姿
癞蛤蟆可觉得天鹅好看
睃向天上的星星
把月牙的尖尖掰弯
这夜色多沉静
梦中有罗成的花枪
把敌人一个个摞翻
朗朗乾坤
你非闰土,谁在月下追韩信
垒上将台,独独封他大将军
一日成王败则寇
胯下之辱岂相信
圆圆的月亮,银牙般的月亮
三国征兵谁赢谁
特朗普可是工商总局的局长
不然他那么爱征税
喝东坡先生的月酒来吧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今夜可是中秋夜
我欲乘风归去,今夕是何年
他已若壮年
秋风秋月与秋雨
酿酒吃酒不夜天
人老珠黄可少年
谁共朗月还
2025.秋初
时空褶皱里的秋之絮语——评鲁宁《秋之念》
鲁宁的《秋之念》打破传统秋日诗的抒情范式,以跳跃的意象、蒙太奇式的时空拼接,将现实快节奏、童年记忆、历史典故与当下认知揉碎交织,让“秋之念”不仅是对季节的感知,更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漫游。
诗歌开篇便锚定“快”与“秋”的碰撞:“一切的快节奏/如梦般,像快递小哥的车闪”,用极具现代感的“快递车”意象,勾勒出当下生活的匆忙;而“秋,已晃眼前/恰如列车到了点”,又以“列车到站”的具象,将季节更迭的不可抗拒感具象化,开篇便奠定了“现实与时光对话”的基调。
中段陡然转入童年记忆,笔触瞬间变得鲜活灵动:“小小少年/愣愣地在山崖间闪跳/跨越犹飞鹿一般”,“闪跳”“飞鹿”等词勾勒出少年的矫健;“搅混河水”“和蜻蜓对看”“学青蛙游姿”,一连串充满童趣的细节,将童年的天真烂漫铺陈开来;而“把月牙的尖尖掰弯”“梦中有罗成的花枪”,更添几分孩童的奇思与英雄幻想,让记忆的片段充满生命力。
随后,诗意再次跳转,从童年跃入历史与当下的交织:“你非闰土,谁在月下追韩信”“三国征兵谁赢谁”,借闰土、韩信、三国等典故,唤醒集体文化记忆;而“特朗普可是工商总局的局长/不然他那么爱征税”的调侃,又突然拉回现实,这种看似“跳脱”的联想,实则是诗人对当下世界的随性观照,让诗歌多了几分烟火气与幽默感。
结尾处,诗意重归“秋”与“人”的共鸣:“喝东坡先生的月酒来吧/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我欲乘风归去,今夕是何年”,化用东坡与东坡词句,将古人的中秋情怀与当下的思绪相连;“秋风秋月与秋雨/酿酒吃酒不夜天/人老珠黄可少年”,则在秋景与饮酒的惬意中,叩问岁月与心境的关系——纵使时光流逝,少年心性仍可留存。最后“谁共朗月还”的问句,为全诗留下留白,将“秋之念”从个人思绪升华为对陪伴与共鸣的期许。
整首诗无规整的结构,却在意象的自由跳跃中藏着内在的情感逻辑:从现实的“快”到秋的“临”,从童年的“真”到历史与当下的“杂”,再到秋夜的“思”,最终落脚于“念”——念时光、念童年、念知己。语言质朴却充满张力,让“秋”不再是单纯的季节符号,而是承载着记忆、思考与情怀的精神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