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一座城市016】京口瓜洲一水间一一镇江
作家/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去了镇江,才知道镇江最早曾称“京口”。
因其城廓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京岘山口,是水陆要冲,故为“京口”。
唐宋以来,就有众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时有提及,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便有“京口瓜洲一水间”,可见其名深入人心,流芳至今。
就因长江之水在这里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把三千多年的月光揉进西津渡的青石板,镇江才有了古街古巷古塔古城,春江夜月、海门弄雪、摩崖夕照、蓉楼晓荷,镇江二十四景便成了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景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名胜城市的靓丽名片耀眼世界。
北固山的亭台还在悬着稼轩的剑影,焦山的碑林浸透着无尽的墨香,与日月同在,和鸣于奔腾不息的江海湖河。
金山寺的钟声即使落进湖水里,涟漪里浮出的仍是白蛇渐行渐远的传说。
古运河的悠悠荡橹声虽然摇老了码头,却让新的船队帆影从京口的晨曦里再次列阵组合。
锅盖面的热气漫过清晨的巷弄,醋香在风里冉冉洇开,这是这座城市最绵长的呼吸,时光悠然享受着生活的愉乐。
城市活在山水里,人享乐在诗画间,日子就像南山的新茶,泡着岁月的回甘,越活越滋润,越滋润越生活,甜甜美美,送春去盼春回,随遇而安,及时行乐。
(2025年8月16日中国.黑龙江.伊春)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全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