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说 曹 操
作者:班京
诵读:翔龙
编辑制作:小格
说 说 曹 操
作者:班京
提到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曹操,真可谓褒贬不一,一直争议很大,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独裁专治残忍血性的乱世枭雄和暴君。
我们后人无法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探求历史真相,但我以一个平民凡人的角度,通过曹操的文学作品以及近期发现和挖掘的曹操墓说事,再论曹操。
尽管现代人对曹操的评价呈现多维度、立体化特点,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标注为传统的“奸或雄”,其实,曹操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不可否认,如统一北方、结束局部战乱,推行“屯田制”恢复生产,为后续国家统一奠定基础;另外,其文学成就,那更是世人皆知,有口皆碑,曹操一生写有《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巜蒿里行》,《苦寒行》,《度关山》及《却东西门行》等,其中著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是出自《龟虽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出自《短歌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其诗句出自《观沧海》,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出自《蒿里行》。
如果说《龟虽寿》表现了曹操暮年壮志不已,那么《短歌行》又体现了曹操渴望贤才思念贤才之心,除此之外《观沧海》又体现笔者广阔胸怀及远大政治抱负,特别是《蒿里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曹操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这些千古名句,不仅其诗风苍凉雄健,开创“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而且也充分向后人彰显了其独特的政治军事及文学才能。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的蜀汉有人口一百多万,孙吴有臣民二百五十多万,而曹魏有一千多万,这一千多万不仅有原版图内的子民,也有很多后期外来归顺者。
这是他得当的政治与用人理念的作用,他打破门第限制、唯才是举,也体现了他务实的一个治理思维。
当然,人无完人,他也有争议与负面的一面: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段、“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言论(史料记载有争议),以及战争中部分屠城行为,被认为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冷酷与利己性。
另外,从近期挖掘曹操墓陪葬品以及徐晃陪葬品来看,曹操又是一个重视农耕,惜才爱贤之人。
我在这里并非是为曹操歌功颂德,但从历史挖掘及曹操的文学思想上看,曹操的暴君,杀人如麻的描述并不真实,我们更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去看待问题,正确认识演义小说的艺术加工成份,从客观历史贡献与时代局限性出发,承认其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也有符合时代背景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曹操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非简单的用“好人”或“坏人”去评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