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我六千米级无人潜航器海试成功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总台最新消息,8月23日清晨,在南海,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作业,从4140米深海凯旋,成功进行海试,我国深海研究又多了一个“科考利器”。
“海琴”号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空气中约重3.6吨,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和自动巡线等功能,装备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纳、探测传感器及各类作业工具,可完成深海和海底的高清观察及生物、地质样品采集等任务。是为“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量身定制的新型高效深海电动ROV系统,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自动巡线等智能作业能力。补齐了此前“中山大学”号定位、获取水下科研目标精度不高的短板,为立体化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此次“海琴”号深海海试,始于2025年8月13日。当天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海琴”号6000米深海遥控潜水器(ROV),搭载“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从珠海启航赴南海海域开展25天海试与科学应用航次。目标直指南海海域6000米深海遥控潜水器(ROV)实地检测。
笔者志清今天8月25日凌晨,从相关部门获悉:6000米深基本覆盖了全球85%的海洋,装配“海琴”号,使“中山大学”号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可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将进一步提高中大在深海调查领域的立体化科学观测能力和影响力,助力深海科学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据悉,本航次还同时执行“海斗一号”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该任务是由中山大学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海斗一号”是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最大工作深度达11000米,可实现自主、遥控及混合模式操作,水下连续作业时间可达12小时,具备海底地形探测、参数测量与取样能力。
本航次将开展“海琴”号、“海斗一号”两套深海无人作业系统的同船作业,是国内首次两套不同深度、不同功能的深海无人装备同船作业,将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构建多样化深海任务安全作业流程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2025年8月23日,“海琴”号经过预定深海连续8个小时作业,从4140米深海缓缓升浮凯旋,成功完成了各项预定海试科目。据悉,期间“海琴”号于8月20日和21日,还先后进行了320米和1600米海试,采集到各类海绵、海星、海参、深海鱼类以及海底岩石等科研样品。并运用自动定向、悬停定位和自动巡线等功能,装备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纳、探测传感器及各类作业工具,对南海相关海域,不同深海和海底进行了专业高清观察及生物、地质样品采集等任务。
今晨,笔者突然想起,2016年12月15日,中国海军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关中国海域发现一具不明装置,该装置为美方无人潜航器。此后也常有中国渔民在南海有关中国海域捕鱼中,偶有渔网网获美方无人潜航器的报道。
公开资料称,无人潜航器是没有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航行的器具,主要指那些代替潜水员或载人小型潜艇进行深海探测、救生、排除水雷等高危险性水下作业的智能化系统。因此,无人潜航器也被称为“潜水机器人”或“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在军用领域上,无人潜航器可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中无人作战平台武器。从这某层意义上说,无人潜航器的作用和无人机作用差不多。
笔者志清估计,此次“海琴”号中国六千米级无人潜航器海试成功,将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联想。为此特赋《河满子》为评为观。
潜得海深超限,
其如神探灵鲵。
遥测幽沟奇貌,
跟踪洋底依稀。
分辨隐微声纳,
科研采集诠疑。
一一2025年8月25日凌晨时事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