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吟之美:读黄亚洲的诗集《我以丝绸叩门》
文|曹思源(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透过诗集封面那片蔚蓝色的背景以及下方那条向远方前行的骆驼队,我的思绪早已情不自禁地随诗人的笔触神游世界。《我以丝绸叩门》是一部透露着浪漫美与理想美的行吟之书。全书八个小辑,涉及意大利、俄罗斯、塞尔维亚、土耳其、法国、英国、波兰、捷克等八个国家。在游览异国他乡的过程中,诗人感受着异域人文与自然文化的熏陶,体验着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意大利小镇,诗人为其童话般的建筑着迷“每一幢房子,都直接从童话里走来/每一处花海,都是少女/旋转的彩裙”(《意大利的小城镇》)。在俄罗斯,诗人为普希金的魅力所倾倒“也就是说,与诗歌的决斗/他,普希金/是大获全胜的”(《行吟俄罗斯》)。在巴黎卢浮宫,诗人用心品读着这些穿越历史的珍贵文物“我在大理石走廊与雕花铜门之间绕来绕去/想吸吮更多一些花粉”(《观卢浮宫有感》)。在迪士尼,哪怕是最平常的一场游戏也勾起了诗人内心对于鲁迅战斗精神的向往与崇敬,“青面獠牙的、狐假虎威的、口蜜腹剑的/枪口迅速指向四面八方/据说鲁迅先生也是这么做的/看来世界没有退休一说……我有些惭愧,我是个勉强及格的战士”(《在法国迪斯尼打怪兽》)。
对于诗人来说,异域是充满浪漫风光的地方,也是促发诗人思索内心的所在。在诗人看来,贝尔格莱德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森林。在万物迸发的月份,城中空气湿润、蘑菇滋长、汽车溅起水花,野兔在森林与天地间奔跑、像飞鸟般游弋……这是诗人笔下美丽、浪漫的贝尔格莱德之秋。在诗人的笔下,塞尔维亚那相对接近地中海的温和气候跃然纸上“蘑菇”“水花”“野兔”“森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当地生机勃勃、毫无萧杀感的秋日景观,令人神往。而在莫斯科地铁车厢内,诗人环顾四周,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手机通讯时,一位手捧托尔斯泰小说的老妇人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只有一位老太太还捧着一本很厚的书/她差一点坐过了站/托尔斯泰提醒她,马上起身/现代社会的站点,已经很短”(《莫斯科地铁七号线,普希金站》),一方面现代社会及其运行机制带给我们相较于古代人的巨大便利,但另一方面诗人也未曾忘记反思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的异化以及文学经典的传承与未来。在诗人看来,在快速流逝、行色匆匆的现代时间中,我们同样要保持着自我的个性、趣味乃至独立思考的能力。
黑格尔曾在《美学》一书中写到“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本身又包含了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二者的统一。在黄亚洲的行吟之诗中,诗人对异国人文、异域自然景观的呈现深刻地结合了自己内心的真挚,每一个意象几乎都是饱满而充实的。诚挚的情感加上饱满的意象,二者的融合带给了读者诗人笔下令人回味无穷、读之神往的“行吟之美”。
作者简介:
曹思源,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