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春风渡
修路的事,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石头,激起的波澜久久未平。马万春真就揣着村民联名的手印和牛小丽那“往东偏”的章程,一趟趟往县里跑。嘴皮子磨薄,烟卷抽掉好几条,回来时嗓子哑得说不出话,眼里却带着光:“有门儿!领导说再研究研究!”
这“研究”二字,吊着全村人的心。坡地上的小红旗没撤,但也没人再来施工。马老三照常侍弄他的红薯,心里却七上八下,时不时抬头望望那条刺眼的红线。
就在这当口,更大的风从山外吹了进来。报纸上、广播里,开始出现陌生的词儿:“包产到户”、“商品经济”、“改革开放”。开始人们只当是听听,直到县里真来了工作组,开会宣讲,发油印的材料,说要“解放思想”,“把生产搞活”。
村子又一次炸了锅。地刚分完没多久,这又要“包产到户”?那不是走回头路,单干了吗?老人们摇头,说折腾。年轻人心思却活了。
马万春这次没犹豫,敲着锣把人都召集到新学校操场:“都静一静!这不是折腾!是政策!是好政策!地还是集体的,但承包给各家各户,交了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多劳多得!能干就能富!”
台下嗡嗡作响。多劳多得?能干就能富?这话听着提气,可又让人心里没底。单干了,遇事谁帮衬?天灾人祸咋办?
赵老歪蹲在人群前头,吧嗒着旱烟,冷不丁问了一句:“万春,那这承包…咋个包法?好赖地一样价?”
这话问到了关键处。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马万春展开一张纸:“按土地好坏、远近分等级,不同等级,承包费不一样,公粮任务也不一样。肥地多交,赖地少交。公平!”
人群又议论起来。肥地多交是应该,可赖地少交,那不就意味着赖地也能有点赚头?
马老三心里一动,下意识看向自家坡地的方向。
散会后,不少人围上去看那张分级表。马老三挤进去,找到自家坡地,评级是“丙下”,承包费最低,公粮任务也最轻。他心里飞快算了笔账,刨去种子肥料,只要肯下力气,剩下的…似乎比往年挣工分强不少!
他心跳有点快,挤出人群想找牛小丽,却看见她正和马万春站在一边说话。
马万春指着图纸:“…修路的事,县里基本同意了,往东挪!小丽啊,你这‘让一步’,可是给咱村让出一条更宽的路啊!”
牛小丽笑了笑:“是政策好。”
“还有个事,”马万春压低声音,“这包产到户一开始,肯定有不少人家缺牲口少农具。村里几头大牲口、拖拉机咋办?俺琢磨着,也承包出去,谁家需要,有偿使唤。你看…”
“这是好事。”牛小丽点头,“定个章程,别打架就行。”
马老三走过去,牛小丽看见他,对马万春说:“万春叔,您忙,俺们先回了。”
路上,马老三憋不住,把承包的事和自己的想法说了。牛小丽安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说:“坡地是赖,可也是地。人勤地不懒。包下来,咱就能自己做主,精耕细作,红薯也能长出好价钱。”
“就是启动的本钱…”马老三盘算着家底,有点发愁。买化肥、换良种,甚至以后想添置点啥,都需要钱。
牛小丽没说话。回到家,她翻箱倒柜,从炕柜最底层摸出个小木匣子,打开,里面是一些零碎票子,还有几件用红布包着的银首饰,是她当年的嫁妆。
“拿去。”她把木匣子推给马老三,“先应应急。”
马老三愣住了:“这…这咋行?这是你的…”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牛小丽盖上匣子,“政策来了,就像春水开了,得赶紧挖渠引水,不能等着它自己漫进地里。”
马老三接过那沉甸甸的木匣,心里滚烫。
几天后,承包合同签了。马老三按了手印,把那片坡地正式揽到了自己名下。赵老歪也包了他那片水淹后重新淤过的肥地,虽然评级降了,负担轻了,老汉脸上又有了笑模样。
李寡妇咬着牙,包了村边一小块菜园子,打算种菜卖钱。
修路的最终方案也下来了,果然向东偏了一里多地,占了邻村一点荒滩,但马万春带着人去协调,答应路修好后给邻村留个出口,对方也就同意了。
推土机和压路机再次开进来的时候,村民们不再是看热闹,而是围着图纸指指点点,议论着路通了以后,自家的粮食、蔬菜、猪羊能卖到哪里去。眼神里少了惶恐,多了期盼。
马老三把牛小丽的银首饰当了,换回化肥和良种。他伺候那坡地比以往更上心,像是要把半辈子的力气都使出来。牛小丽除了忙地里,还孵了一窝小鸡崽,说以后鸡蛋也能换钱。
春风吹过坡地,新发的红薯秧子绿得发亮,在阳光下舒展着叶片。远处,新路的路基一天天延伸,像一条灰色的带子,就要把这个小村和外面那个正在剧烈变化的世界连接起来。
旧的秩序在瓦解,新的希望在萌生。这春风渡的,不止是山河,更是人心。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