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唐朝禁止唐人和番商通婚
作者:李铁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阿拉伯人或其他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华经商,他们大多都在广州居住。主要从事海上贸易,他们把中国的瓷器、丝绸卖到西亚和欧洲,再把欧洲、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奢侈品、香料之类商品卖到中国。这么一倒卖,他们赚了很多钱,往往非常富有。那时,人们把他们住的地方也叫“番坊。时间长了,广州的番商就形成规模”, 汉唐时期,广州也叫番禺,就是番人居住的的方。特别是唐朝时,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管控制度相对严格,贸易会受到许多限制。而在东南地区则恰恰相反,因此广州成为唐朝最大的通商港口城市。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负责征收外商的税务,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
在番商的观念里,商人的地位最高,而等地中国人的排名是仕农工商,商人并没有地位。因此,富有的番商和当地人是有深刻文化矛盾的,他们的存在其实对中国的社会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番商与当地人有矛盾,但由于“仇富”, 番商与他们本国人也有矛盾。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一片大乱,被迫抽调各地大军勤王,其中也包括驻扎南方的唐军。阿拉伯、波斯商人等番商几乎控制了整个广州和泉州等地的经济,尤其是广州,番商更是发展到了数十万之众,那里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天下。唐朝政府曾为了更好的管理他们,还给他们划定固定的区域,实行自治。
这些番商们不仅可以享受所有唐朝公民可以享受的权利,甚至还可以自己推选官员进行自我管理,当然了同时他们也要按照中国商人的规矩向唐朝纳税。
为了保障自己的权利,番商后来养了一批由东南亚土著人所组成的雇佣兵,历史上称之为昆仑奴。由于这批昆仑奴并没有影响到当地的政治和统治安全,所以唐朝政府也根本没有将胡商养雇佣兵当成一回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有些帮助唐朝平乱的阿拉伯军士从海路撤走,可有人士兵到了广州,一看广州这么繁华,不禁垂涎三尺,就抢掠了繁华的广州城,然后都坐船跑了。据载,当时,阿拉伯军士十分凶猛,到处烧杀,人们四处躲藏。有个唐朝官员从官衙里逃出来,被追杀得无路可走,最后慌不择路,跳进了护城河里藏身,才躲过一劫。
由于番商的文化观念与唐朝人格格不入,又有些番人的行为伤天害理,所以,唐朝人对番商的看法,总的来讲是敌视仇恨和不信任的,管理措施也相当严格。即使在最开放的时期,番商也必须按照唐朝人的生活习惯、思想方式等等行事。
唐代宗时比较开放,有1000多个回纥人居住在长安。回纥是大唐的属国,他们都穿唐人衣服,其中有不少人还与当地妇女结了婚。针对这种情况,唐朝政府颁布诏令,规定回纥人在长安必须穿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不得仿效唐人,并且严厉禁止他们“诱聚”唐朝妇女为妻妾。
与此类似,唐朝还出台了一些规定防范番商。例如,唐文宗时,有个岭南节度使发现有的番商与某些唐朝人杂居一起,不仅没有实行隔离,而且相互间自由通婚。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唐朝政府的要求,于是官员们做出强制规定,强迫他们分开居住,同时禁止唐人和外国人通婚,也不许外国人花钱买唐人的田地房舍。唐朝官员对自己的做法很自信,自认为这是坚持原则的做法,是在制止外国人的荒淫放荡的行为在唐朝领地的传播。
唐朝人对外来居民还有很多并不友好的称谓。比如,从波斯来的人比较富有,就称他们为“富波斯”;阿拉伯人当时雇佣的中亚人又黑又丑,就管他们叫“黑昆仑”;从属国林邑来的人比较放荡,就管他们叫“裸林邑”。
唐代,一些诗人喝酒时,经常在酒桌上摆一个小木偶人,这个小木偶人蓝眼睛、高鼻梁,是喝醉的外国人形象。猜拳时,诗人们让小木偶人自己跌倒,头指向谁,这个人就必须把杯中的酒都喝干。后来,唐朝的物价长得很快,社会风气也不好,人们认为这都是蕃商做生意造成的,所以对外来商人的憎恶与日俱增。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