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绥远城将军府(上)
——内蒙古旅游之四
文/刘玉伟
我们那天下午从和硕恪靖公主府来到绥远城将军府后,正如导游小王说的那样,要是让我们先参观
将军府,再去参观公主府的话,大家一定会觉得公主府没啥意思,因为现在的公主府比起将军府来,真的是太小太小了。公主府如今仅存1.8万平方米,而将军府如今还占地约2.64万平方米,和公主府一样,将军府也是沿中轴线形成五进院落,含132间房屋,也严格遵循“前朝后寝”的礼制,现存照壁、府门、仪门、大堂至四堂等主体建筑。
绥远城将军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大街31号,就在鼓楼景区的西侧,是清代边疆驻防体系的核心机构,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边疆将军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走近将军府的大门,那朱红色的大门,那高大的围墙,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封建社会里,帝王将相的权威,将军府的威严,有钱有势人家的气派和庄重。大门两侧的对联上写得是:“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大门口的房檐下,左右两侧站着两个手持兵器的清兵的雕像。
将军府的前院很宽阔,广场靠大门的地方放着几门复制的火炮,周围还插着红、白、蓝等颜色的旗帜。整个前院里绿树成荫,花草飘香,因为天气有点热,许多游客都在房檐下休息,只有那些从不知道啥叫累的孩子们,在院里跑来跑去。有的还爬在火炮上面,让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拍照。后面还有好几座院子,不论院子的大小,也都是高门楼,大红门,里面有花园,有假山,有鱼池,有亭台楼阁,有避风挡雨的长长的走廊,每一座院子里都是有树、有花、有草。
绥远城将军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为巩固西北边疆而设。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常,亦称旺昌,满洲旗人,他曾任参赞大臣,是第一任绥远将军。绥远将军为清代内蒙古地区最高官员,官阶为正一品,管辖区域为喀尔喀蒙古(外蒙古),还有南抵山西、陕西两省,还统辖整个漠南蒙古(今内蒙古)。
乾隆五年二月初二,旺昌因病被免职,他在任也就三年。旺昌被免职后,由伊勒慎,他也是满族旗人,曾任满洲正蓝旗都统,于乾隆五年二月初十,调任绥远城将军。但是,同年七月初五,伊勒慎就被清廷召回北京,八月二十一日他改任为汉军正蓝旗都统。从第一任旺昌到最后一任堃岫,绥远城将军府共有79任将军在此管理驻扎,历时175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是在清末宣统三年(1912年),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之。
我们经常爱说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泛指八旗人的后代,又称旗人,八旗子弟并非贵族,只是兵丁,八旗中官员子弟多为纨绔子弟。八旗制度是清朝军事与社会组织的核心,分为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和下五旗(正红、镶红、正蓝、镶白、镶蓝),其中镶黄旗被公认为地位最高,是由皇帝亲自统辖,象征皇权直接掌控。
绥远将军其军政职能是统辖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那时称归化城)及漠南蒙古地区军政事务,节制大同、宣化驻军,战时调遣绿营兵,平时管理蒙古王公事务,兼具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双重功能。清朝绿营兵是以汉人为主体,用绿旗为标志的国家常备军,主要负责地方镇戌和协同八旗作战,在清朝军事体系中长期承担核心武装力量的角色。
刘玉伟,2025年8月2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