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孙刚、武豪)处暑过后的清晨,细雨如丝,悄然洗刷着城市尘埃。2025 年 8 月 24 日清晨六点半的街巷,行人寥寥,只有雨滴敲打地面的细碎声响。此刻,陈鲜花与她的同伴们已骑着电动车,如约抵达平安家园社区。雨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却浇不灭她们心中那份滚烫的约定——每月一次的“爱心一帮一”上门服务,是她们与社区老人之间风雨无阻的无声誓言。
五号楼孙秀莲老人的家中,一场静默的关怀正悄然上演。七十三岁的孙奶奶早已习惯这份默契:陈鲜花进门从不寒暄,径直拿出血压计。只因一句朴素却饱含智慧的叮嘱:“见面不招呼,测完再聊天,怕情绪影响血压。”当仪器上显示的数字安稳落地,孙奶奶才绽开笑容:“这数值,我满意得很!”那欣慰的神情,是岁月沟壑里开出的安心之花。随后,一把轻巧的小扇子被递到老人手中,陈鲜花柔声道:“天热扇扇风,解暑又活动筋骨。”孙奶奶摩挲着扇柄,眼中泛起湿润:“你们啊,心比这扇面还细!下雨天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骨头。”雨声淅沥,敲打窗棂,却盖不住屋里这份暖意融融的牵挂。
二十一号楼里,八十五岁的张春礼与八十二岁的老伴李伦,是另一份长情陪伴的见证者。血压计袖带温柔缠绕,家常话语如溪流淌过心田。张爷爷感慨万千:“感谢党,感谢政府,年年涨工资,日子越过越甜!”当陈鲜花再次送上那印着“健康快乐”的清凉小扇,李伦阿姨的回忆瞬间被点亮:“去年送的小锤子,我和老张天天互相敲打按摩,今天又得扇子,你们真是把‘贴心’二字刻进骨子里了!”一锤一扇,看似寻常,却如春风化雨,润泽着老人晚景的日常,让健康关怀与精神慰藉在岁月中悄然沉淀。
最令人动容的暖流,在二十号楼曹红莲老人家中静静交汇。八十九岁的曹阿姨早早开启了空调,只为迎接这群风雨无阻的“亲人”。陈鲜花忙碌着测血压、血糖,曹阿姨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她,满是心疼:“知道你们辛苦,早点开空调,怕你们热着。”这份来自耄耋老人的体贴,让陈鲜花心头一热:“谢谢您还想着我们!”她握紧老人的手,话语如名字般绽放暖意:“我叫鲜花,愿您每天开心似花开,健康长寿!”曹阿姨笑得开怀,银发随之轻颤:“对,咱们就该天天乐呵呵的!你们十几年风雨无阻,月月登门,这份情谊,沉甸甸的!”陈鲜花含笑回应:“只要您需要,我们永远在路上。”话音落下,她转身时脚步微跛——那是两周前不慎崴伤的脚踝。同为五六十岁的年纪,她们在服务他人的路上,也默默咀嚼着自身健康的滋味。
秋雨渐歇,窗外的世界被洗刷得清亮如新。陈鲜花与伙伴们的身影消失在社区尽头,她们留下的温暖却如处暑后的清风,在老人心头久久萦绕。一把小扇轻摇,扇动的不只是微凉,更是人与人之间无需言说的体谅;一次血压测量,记录的不仅是数字,更是岁月长河里不曾褪色的守护承诺。
风雨兼程十三载,孙刚爱心联盟的脚步从未迟疑。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伸手相扶,都在平凡中铸就了不凡——那是以陈鲜花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用生命书写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当代诗行。她们在光阴的巷陌里默默前行,以爱为薪火,照亮了“平安家园”最本真的含义:所谓家园平安,不过是有人愿意在雨中为你撑伞,在风里为你点灯,以无言的坚持,守护岁月深处的安详与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