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逗」传:一个弋阳青年的网络突围与品牌人生
【开篇:一个ID的觉醒】
深夜的弋阳县城,霓虹灯在信江边投下细碎的光。出租屋的窗台上,一台旧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映出青年吴森微蹙的眉头——他盯着后台数据:在线人数23,打赏金额0.88元。这是他做自媒体账号的第几十天,ID叫“弋阳笑哥”,内容是他举着手机站在弋阳老街上录的段子:“我们这买菜,老板问‘要几个’,我说‘十个’,老板瞪眼:‘为啥?’我说:‘我妈说买少了不够喂鸡!’”评论区最新留言是:“有点土,但好笑。”
他忽然把键盘敲得噼啪响,将ID改成了“笑逗”。凌晨三点的月光漏进窗缝,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笑逗不是段子手,是弋阳生活的翻译官。”没人注意到,这个看似随意的改动,会成为一个本土青年在互联网上扎根生长的起点——从“弋阳笑哥”到“笑逗”,从无人问津的小透明,到全网追捧的“快乐符号”,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一座小城的烟火气,变成了千万人眼里的“精神解药”。
------
【第一章:素人时期:当“弋阳笑哥”撞上流量墙】
吴森,网名“森哥”,是弋阳人刻进DNA里的“街坊邻居”。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挤向大城市,而是留在县城——超市理货时帮大爷大妈挑最甜的橘子,奶茶店调制饮品会多问一句“要不要少糖”,婚礼现场当“气氛组”总能把新人逗得掉眼泪。亲戚们说:“这孩子嘴碎,但句句在理。”朋友们喊他“森哥”,他总笑着摆手:“别这么正经,叫我‘笑哥’就行。”
真正让他决心“触网”的,是一次街头偶遇。那天他帮卖水煮的阿姨吆喝“鲜辣滚烫,不吃后悔”,围观的路人越聚越多,连隔壁卖糖炒栗子的大爷都探过头来乐。阿姨塞给他两碗水煮当谢礼:“森哥,你这嘴比我家锅还热乎!”他捧着碗站在街角,忽然想:要是能把弋阳人的这种鲜活劲儿,通过网络传给更多人呢?
于是,“弋阳笑哥”的账号诞生了。最初的视频很粗糙——他举着手机站在龟峰景区门口,模仿游客问路:“师傅,龟峰有多高?”自己接话:“比你家的楼高,但比你的心跳低(指爬山累得心跳快)!”第一条视频发了三天,点赞个位数。第五条视频,他蹲在菜市场拍卖豆腐的老奶奶,老太太用方言说:“我这豆腐嫩得能抿化,不像某些人说话噎死个人!”吴森在旁边补刀:“奶奶,您这豆腐是‘弋阳段子’做的吧?”这条视频突然火了——播放量破万,评论区挤满弋阳老乡:“太像了!这就是我家楼下王奶奶!”
可流量像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也急。连续半个月,新视频的播放量又跌回几百。吴森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把“弋阳笑哥”的ID删了又改,改了又删。直到某个凌晨,他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眼睛里还闪着光,嘴角却耷拉下来了。“我到底在图什么?”他问自己。答案突然清晰——不是流量,不是粉丝,是“让更多人看见弋阳人的活法”。
第二天,他把ID改成了“笑逗”。
------
【第二章:笑逗时代:用“弋阳味”发酵全网共鸣】
“笑逗”诞生的第一天,吴森就给自己立了规矩:“不编造离谱剧情,只搬运真实生活;不刻意讨好算法,只忠于弋阳烟火。”
他的镜头开始有了固定的“主角”——卖过早的老板娘会拍着他的肩说:“笑逗,今天给我编个‘油条精’的故事!”;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会拉着他当“领舞”,他边扭边喊:“左三圈右三圈,弋阳大妈赛天仙!”;就连街边的流浪猫,都被他拍成“监工”:“这只橘猫每天蹲我摊位前,我猜它是来收‘笑料税’的。”
最火的一条视频,是他拍弋阳“叠山书院”前的石阶。视频里,他穿着宽松T恤,模仿游客爬台阶:“这台阶比我奶奶的搓衣板还陡!爬三步喘五下,终于明白古人读书有多难——不光要背书,还要练腿!”配文:“弋阳人的‘卷’,是先爬完石阶,再卷学习!”这条视频意外破圈,不仅弋阳本地人疯狂转发,连外地网友都留言:“原来小城的‘文化底蕴’这么可爱!”
“笑逗”的风格逐渐清晰——语言里裹着弋阳方言的俏皮(比如把“厉害”叫“恰噶”,把“麻烦”说“作兴”),内容上全是市井小事(菜场砍价、广场舞PK、老人与猫),但内核是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有网友总结:“看笑逗的视频,像坐在弋阳的门槛上,和邻居唠了一下午家常。”
------
【第三章:品牌之路:从“段子手”到“弋阳文化符号”】
随着粉丝量突破百万,“笑逗”不再只是一个账号,而成了一个品牌。
吴森注册了“笑逗”商标,设计了一套以弋阳元素为灵感的周边——帆布包上印着龟峰轮廓和“恰噶”二字,手机壳上是笑逗抱着弋阳米粿的Q版形象,连钥匙扣都做成了“广场舞大妈”的迷你造型。线下活动时,他带着团队在弋阳古街办“笑逗集市”,现场教游客用方言说“欢迎来弋阳”,教小朋友编“米粿香囊”。有粉丝专程从上海赶来:“我就是冲着‘笑逗’来的,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土地,养出这么有趣的灵魂。”
更重要的,是“笑逗”让外界重新认识了弋阳——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小点,而是“有会讲故事的年轻人”“有热气腾腾的市井气”“有让人笑着记住的文化”的地方。媒体采访他时,吴森说:“我不是什么大博主,就是一个把弋阳日子过成段子的普通人。‘笑逗’是我的名字,也是弋阳人的生活态度:再小的日子,也能嚼出甜味。”
------
【终章:唯一性——因为他是吴森,所以才是笑逗】
如今,“笑逗”全网粉丝超千万,合作品牌找上门来,有人开出高价想买断IP,有人建议他“转型做更宽泛的内容”。吴森都拒绝了。他依然住在弋阳,依然每天骑着电动车在老街转悠,依然对着卖水煮的阿姨喊:“今天加辣不?加辣的‘笑逗特供版’!”
有人问他:“现在‘笑逗’这么火,为什么还守着这个小城?”他指着窗外——信江的水缓缓流淌,龟峰的影子倒映在水里,街角的孩子们追着猫跑,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因为‘笑逗’不是流量堆出来的,是弋阳的山水养出来的,是这里的人陪出来的。”他顿了顿,“更何况,我的真名叫吴森,‘笑逗’只是我的开始——但全世界只有一个吴森,所以全世界也只有一个笑逗。”
网络世界浩瀚如海,但总有一些存在,因为足够真实、足够独特,而成为不可复制的坐标。“笑逗”便是如此——它是一个ID,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弋阳青年用热爱与坚持,在互联网上刻下的、独一无二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