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聊斋志异》既是一部借鬼怪狐仙之形讽喻世情的短篇集,更是对思想、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深刻凝练,是洞悉古今人性与社会的一面明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誉,《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同为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影响至深的著述。鉴于《聊斋志异》的古文文体,译文又显得干涩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笔者在深入研读与思考后,决定对《聊斋志异》部分篇目进行诠释, 推出《读懂聊斋》系列图文故事,力求在保留原文意旨的基础上演绎拓展,提升时代感和适读性,期望能为大家深入了解这部巨著提供帮助。
读懂聊斋·捉狐
刘 伟
我亲家清服的伯父老孙,向来是个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人。
有一天,老孙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感觉有东西爬到了床上,紧接着身体就晃悠起来,仿佛腾云驾雾一般。他偷偷瞄了一眼,只见一个黄毛绿嘴、体型跟猫差不多大的动物,正从脚边慢慢往上爬。这小动物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好像生怕惊醒了他。它一点点靠近老孙的身体,脚一碰到它就发麻,大腿一碰到就瘫软,老孙心里不禁有些害怕起来。等那小动物爬到老孙腹部时,他猛地坐起来,一把按住它的身体,掐住了它的脖子。小动物急得“吱吱”直叫,却怎么也挣脱不开。

老孙赶紧喊来老婆,找了一条带子勒在小动物的腰上,双手紧紧握住带子的两头,调侃道:“听说你擅长变化,现在我可盯着你呢,看你怎么变!”
老孙的话刚说完,那小动物突然紧缩腹部,腰一下子细得像根管子,差点就逃脱了。老孙大吃一惊,连忙用力勒紧带子。小动物又使劲鼓起腹部,腰变得有碗口那么粗,而且坚硬无比,绳子根本勒不下去。老孙稍微一松劲,它又开始收缩。
老孙怕小动物跑了,就大声催促老婆赶紧杀了它。老婆慌慌张张地四处找刀,却不知道刀放在哪里。老孙向左示意刀的位置,等他回过头来时,手里只剩下一个空绳套,那东西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蒲松龄说:这老人真是糊涂!妖物之所以会出现,都是因为人类贪婪无度,结果反而遭到它的毒害。它若是有能力逃脱,就会幻化出各种形态来魅惑人;要是逃不掉,它就遁形逃跑,这是常理,没什么好奇怪的。然而,都已经捉住了,却又让它逃走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以前的因缘还没有了结吗?
刘伟,山东邹平人,现居淄博,淄博蒲松龄研究会会员。业余时间热衷于诗歌、散文及小说的创作,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