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秘道幽光现玄机
银甲将军名唤秦昭,乃兵部特派剿倭指挥使。得知陈安身份后,立即派亲兵护送重伤的老人前往州府医治。临行前,陈安紧握赵千山的手,在他掌心画下一个奇特的符号。
"记住这个标记..."陈安气若游丝,"在忘忧馆地窖第三块石板下..."
大军驻扎村外后,赵千山独自回到忘忧馆。地窖中,他按照指示移开第三块石板,果然发现一个暗格。其中除了一些金银细软,还有一卷用油布包裹的书册。
书册扉页上写着《地脉详考》,落款竟是"陈安于钦天监"。赵千山就着油灯细读,越看越是心惊。书中详细记载了天下龙脉分布,其中一页专门标注杏子村地脉异常——这里不仅是灵气汇聚之所,更是一处罕见的"地脉锁钥"。
"原来如此..."赵千山喃喃自语,"破坏此地地脉,便可引发连锁反应,动摇整个江北龙气..."
突然,书页间滑落一张泛黄纸条。上面是陈安的笔迹:"倭寇觊觎龙脉非为破坏,实欲引东瀛邪气入主中原。今有内奸潜伏朝中,万事小心。"
赵千山沉思片刻,将书册贴身藏好。刚走出地窖,就见秦昭急匆匆赶来:"赵大侠,州府来的急件!"
信使带来的竟是陈安的血书!老人途中遇袭,拼死写下:"东厂副督主王振乃倭寇内应,欲借剿倭之名实控龙脉。切莫相信任何官兵..."
秦昭脸色铁青:"王振正是本次剿倭的监军,明日就到!"
第十章 将计就计破迷雾
次日午时,一顶八抬大轿在仪仗簇拥下进入杏子村。东厂副督主王振身着蟒袍,面白无须,说话尖声细气:"咱家奉旨剿倭,赵千山,你私藏前朝秘宝,该当何罪?"
赵千山不卑不亢:"大人明鉴,草民所得并非前朝之物,而是关乎国运的龙脉图。正欲献于朝廷。"
王振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哦?呈上来咱家瞧瞧。"
就在赵千山取图时,秦昭突然拔剑指向王振:"阉贼!你与倭寇勾结的证据在此!"
但见秦昭亲兵押上一人,正是昨日假扮锦衣卫的倭寇头目!王振脸色骤变,突然甩袖射出数枚毒针!
赵千山早有防备,铁剑舞动尽数挡下。顿时场面大乱,王振带来的"官兵"纷纷露出真面目——全是倭寇假扮!
"杀!一个不留!"王振尖声叫道。
然而他没想到,秦昭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真正的官兵从四面八方涌来,箭如雨下。赵千山直取王振,剑招如雷霆万钧。
"保护大人!"几个倭寇高手拼死阻拦。其中一人刀法诡异,竟是东瀛忍术。赵千山肩头被划出一道血痕,却越战越勇。
"止剑非为杀,而为止杀!"赵千山长啸一声,剑势陡然变化。不再追求杀伤,而是精准地点中敌人穴道。转眼间,倭寇倒下一片。
王振见势不妙,突然抓过旁边的小娟:"让开!否则我杀了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桃花簪破空而来,正中王振手腕!粉衣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屋顶:"最讨厌欺负女人的阉人!"
王振吃痛松手,赵千山立即救下小娟。秦昭趁机一箭射穿王振膝盖,官兵一拥而上将其制服。
粉衣女子飘然落地,对赵千山嫣然一笑:"赵大侠,我们又见面了。今日助你擒得此獠,算还了落雁滩的人情。"
赵千山抱拳:"姑娘为何..."
"桃花煞虽亦正亦邪,却不容倭寇践踏中原。"女子正色道,"更何况..."她忽然压低声音,"王振背后还有更大主谋,就在京城。"
此时秦昭走来,神色凝重:"王振咬毒自尽了。"
赵千山与粉衣女子对视一眼,都知道事情远未结束。夕阳西下,杏子村渐渐恢复宁静,但每个人都明白,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粉衣女子临走前塞给赵千山一枚桃花符:"若有急事,焚此符箓,我自会前来。"又对小娟笑笑,"小妹妹根骨不错,若有兴趣,可来桃花谷学艺。"
望着女子远去的身影,赵千山握紧手中玉符。他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杏子村,正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