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
文/听蝉(河南)
时序催残暑,金风送早凉。
荷枯留碎影,梧落动清商。
露浥千峰瘦,云分一雁翔。
登高心自远,天地入新章。

作者:情系山水、听蝉、王安珍、李静、张义凤、空谷幽兰、存卿。言家楼、海外山人、宋士杰、肖玲、耳顺鱼、龙翔宇(刘立荣)、杨剑、孙能兴、田绍日、孔帷幄、长白居士、哈恩成、存卿、劲松、丽贝卡(北京)、良好十三郎、詹世和、晓月霜晨、
五律 . 听蝉
文/听蝉(河南)
疏桐漾夕霏,饮露自忘机。
远送清声阔,随风瘦影飞。
莫嗟生倏忽,犹向烈光晞。
赤日燃三伏,扬音不肯归。
五律.思故乡
张义凤:(山东)
客旅天涯远,今归夕日斜。
山间鸣鸟语,野色入人家。
湖水游欢鲤,峦林树绽葩。
云天飘霁霭,喜望故乡霞。
观凫
肖玲
碧玉波间点白凫,清歌串串递相呼。
偏同稚子争嬉戏,一样天真两不殊。
绝句.出伏
耳顺鱼
千年蝉唱抒情意,万里秋风展画图。
历尽炎凉难入世,曾经暑热乐出伏。
种菊
陈乐荣
前日移苗庭院栽,今朝秋雨润将来,
闲时关爱勤陪护,夜幕悦心诗雅裁。
七绝 处暑过阡陌
\唐春林
初秋老虎逞疯狂,直把南田稻晒黄。
问讯挥镰谁妪叟,汗珠如雨湿衣裳。
七绝·题图悠韵
宋士杰(辽宁)
碧浪围湖远近山,清蒸霞蔚日光闲。
一声画外笛才起,半只船头已破关。
清水
田绍日
坏事做完将手清,奇功告就也需澄。
却因纯水天天少,忠劝人人品格升。
《长城尽头嘉峪关》
/良好十三郎
边塞雄关击石鸣,伸延万里止西征。
风沙不掩丝绸路,墙上留砖可定城。
七绝.网缘
李静(辽宁丹东)
(一)
刻骨铭心一线牵,荧屏邂逅巧逢缘。
凭栏遥寄相思豆,种得深情却化烟。
(二)
七绝.落叶
李静(辽宁丹东)
落叶飘飞暑气残,虫声渐隐透凉天。
游人赏景心怡悦,五谷丰登缀锦篇。
出伏待秋
朱明良友(上海)
出伏新凉满户东,炎威褪去倚风融。
渐临篱菊凝霜白,遥想江枫映日红。
欲拾诗心寻旧句,先抛俗务应初衷。
浮生难得偷闲处,拟向秋光觅醉翁。
村前老槐树
张义凤(山东)
独立村边古树幽,千年一瞬度春秋。
琼枝挺拔蓬莎伞,劲骨峥嵘气宇遒。
日炽遮荫炎暑去,月华凝露暗香流。
逍遥自在清风里,阅尽沧桑映锦楼。
七律.处暑(新)
哈恩成
夜来斜雨漂幽帘,晓步花蹊露浸衫。
泞淖淤痕湮落叶,牵牛缔网锁雕栏。
孤鸿秋水长天阔,独影渔礁晓月寒。
风起青萍蝉欲噤,刍菊渐秀侧篱边。
和言家楼先生《初秋》
海外山人
红枫紫菊一如初,云石玲珑入画图。
傲物豪情端的有,烦人暑气已然无。
蝉声唧唧融馨韵,雁阵匆匆越险途。
我在其中磨岁月,修身不必帝王都。
★附原玉:
初秋
言家楼 (北京)
露体乘凉七月初,熏蒸未减欲何图。
扇摇北斗微风少,火烤平沙滴水无。
白帝当归藏近处,清心愈渐越长途。
惟期伏暑消磨尽,绝盛金秋唱古都。
七律、秋思
劲松横笛一曲
寒光冷月照窗前,露重更深碧夜天。
望眼欲穿难入梦,朝思暮想盼君还。
凭栏望断南飞雁,片纸家书北信传。
山水遥遥归路远,相思伴我夜无眠。
咏茉莉花
丽贝卡(北京)
新浴妃娘晓露薰,仙葩丽质溢清芬。
玲珑小巧千般秀,绰约轻柔一世欣。
独望霞川酬羽客,相邀蜂蝶织芳裙。
浮名淡泊随风远,甘入茶盅众友闻。
出暑凝秋意
/良好十三郎
炎消暑退觉风微,户外初凉着晓晖。
雁字横空声渐杳,蝉踪挂树露犹晞。
金波垄上千畦叠,寒菊篱前几朵肥。
莫叹秋来芳意减,笔锋题就叶才飞。
秋思
晓月霜晨
清光散泄入小楼。便有无声一片幽。
静夜沉吟情已怯,稀风潜送念未收。
关山远路非表里,幻梦归程是鸿沟。
可怜身颓渐无力,任凭天凉入早秋。
七律·永久的记忆
宋士杰(辽宁)
飞虎西来越大洋,威名从此铸东方。
昆明首捷乾坤咤,屋脊驼峰日月翔。
倭噬云中呲血齿,民援地面尽衷肠。
两千星座当头灿,不去英魂认故乡。
秋兴
文/杨剑
赏秋人士半倾城,迤路时闻歌舞声。
乐道秋光温而善,信书盛况笃以行。
夕阳返照云千幻,飘絮周旋露一程。
醉到花前人自得,荡胸气象正恢宏。
岀伏
孙能兴
穿树阳光野径幽,爽风吹拂汗轻收。
果香诱我登高处,林秀让人望远丘。
入眼红黄金紫色,绕身清温暖凉柔。
蝉虫高语声音烈,伏去留苏正好秋。
滨河白鹭
孙能兴
婀娜多姿展翅飘,翩跹倩影靓装娇。
一群素羽轻盈戏,几对新欢交颈调。
芦苇丛中歌自在,滨河水上舞逍遥。
清风丽日云天美,引得游人迷鹤腰。
七律.黄河入海口
云水禅心(聂尚奎)
直下昆仑入海流,横空九曲似龙游。
洪波浩荡如雷贯,气势雄浑此际投。
欲揽天河乘万里,还随渤浪涌千秋。
聘怀动魄何曾老,阅尽沧桑任远眸。
观南京大屠遇难者名单墙(孤雁入群格)
田绍日
墙上麻麻皆是名,眉头皱皱只缘情。
细看单字疑亲唤,快闭双眸怕己呈。
落落南京悼忠节,泱泱故国话哀声。
长听警笛如雷响,愿化人间恨耻铭。
七律.处暑
张义凤(山东)
残荷萎靡忧愁谢,焖气轻消众坦然。
酷暑蝉鸣风热烈,知秋叶落雨缠绵。
阳炎变爽归西去,意醉来凉焕冷弦。
漫步时光心缱绻,纤云异巧自清妍。
文/黑脸书生
处暑
香入轻尘竟爽天,朦胧细雨罩云烟。
山亭点缀华林丽,河道澄清碧水涟。
月色常通期合美,风情不胜比争妍。
难消星岁人生动,缩短明光远古传。
健身
修之养性立章规,中老年龄适合期。
健脑丰胸回体力,弯腰活血展身姿。
有馀自得须知变,其乐无穷莫怕疲。
耐事先天多爱好,成功喜悦继坚持。
秋天
已渐炎消无法回,迎秋季节一时催。
翠光晓日同天地,爽气晴云少雨雷。
南北宵凉黄叶近,朝昏午热小风陪。
寒芦进退流千载,硕果丰盈盼满堆。
秋天
嗅野丛前处处芳,风推绿植渡青黄。
先尝旧曲清晨色,每日欢颜卓午阳。
种种由来容已死,朝朝可见影垂亡。
今成大义经秋美,好似群情换个妆。
七律·秋词赋得
龙翔宇(刘立荣)
暑褪三庚热气遥,新凉暗送立秋朝。
露凝晓叶珠犹冷,日炫晴峰画更娇。
不效骚人悲白发,宜随野鹤上青霄。
岁华过半何须叹,且把金风作洞箫。
终之诺
田绍日
天昏驻梦满天飞,横溢才华秘过期。
败局常临甘自省,前途未卜愿相宜。
摸爬滚打违心受,咀嚼沉吟失意悲。
爱己爱人当守道,敢将理想践终时。
(三)
七律.咏秋
李静(辽宁丹东)
金秋时节气初凉,枫叶飘丹映晚阳。
云淡天高征雁远,波平岸阔荻风扬。
稻香四溢丰年兆,瓜熟盈藤硕果芳。
舱满鱼虾千艇奋,渔家画卷胜仙乡。
(四)
禾田万顷蕴乡情,风暖晴光送远程。
蝉咽柳丝烟霭动,蛙鸣莲沼芰荷盈。
丹枫最得清辉逸,黄叶虽衰气自迎。
南去雁群云际语,故园窗下听筝声。
(五)
立秋虽至暑难消,赫赫炎威似火烧。
山麓凝云催日落,江头望浪盼来潮。
蝉鸣渐紧声声促,雁阵初飞字字遥。
农叟擎杯心喜悦,丰收入眼乐陶陶。
2025年8月22日

踏莎行·叹光阴(晏殊体)
情系山水
岁月筛尘,云烟过汛。飘梧又染秋霜鬓。残阳泼晚熨寒林,危栏独倚光阴刃。
镜底流华,樽前烬印。浮生逆旅空驰趁。风花雪月本无垠,何劳枉系牵方寸。
荷华媚·咏蛙
情系山水
池清绿萍密。藏身处、叶底圆荷深侧。鸣腮春雨急。青罗曳动,逗锋芒暗勒。
待溽暑、蝉噪高林际,便收声敛息,沉踪川泽。终须向、菰蒲去,泥耕丰稼,莫效坳蛙窄。
醉花阴·含羞草(毛滂体)
文/情系山水
翠叶垂珠春尚蹙。却抚柔裳束。
紫蕊缀圆珠,暗隐锋芒,偏避群芳瞩。
起风欲掩颦眉绿。垂手纫寒禄。
休道骨纤柔,卷阖之间,独抱清孤躅。
清波引·处暑吟(姜夔体)
情系山水
蝉声催短。倩谁唤、梦魂渐缓。暑威犹悍。忍残伏余暖。斗柄西南转,柳拂荷残轻叹。自随云酿裁诗,携清醑、慰愁懑。
风传鸟啭。念前约、山野欲变。岁华偷换。惹霜鬓盈畔。谁共烟霞赏,漫把翠笺研渲。况趁凉夜挥毫,韵随香散。
临江仙·潮汕工夫茶第廿一式谢宾(贺铸体)
情系山水
敛袂躬身情未已,余香漫与云襟。 浮沉世味共探寻。 客怀泉石趣,主眷玉壶深。
潮韵绕庭春渐暖,温言犹照冰心。 别时隽味正沈吟。 明朝约凤髓,烟雨待重临。
芭蕉雨·丹江湖雨后晴晚(程垓体)
文/听蝉(河南)
骤雨初收晚照。黛山连远岫、烟波渺。岸草翠添新貌。更听鼓噪蝉蛙,禽声漫绕。
入眸佳景醉召。炎气顿消了。抛却那空调,心驰杳。恰似在、武陵源,身倚碧水悠悠,尘襟尽扫。
秋兰香.暑秋寄意
朱明良友(上海)
序转新秋,残暑未尽,晴光灼透帘钩。
槐阴凝浅翠,蝉语绕高楼。
立庭砌、风软带余流。汗痕轻印胸头。
望遥岫、黛痕依旧,不见凉浮。
巷尾渐传闲语,说昨岁今朝,已换轻裘。
怎今年、热浪锁林丘。
空难叶初黄,云影度窗,难散烦忧。
待夜半、疏星垂野,或有凉秋。
(词林正韵第十二部)
苏幕遮.七夕(范仲淹体)
李静(辽宁丹东)
月澄天,情绪沸。星斗摇光,鹊驾云桥缀。
织女牛郎相对泪。欲语还休,万缕萦残寐。
少年郎,仙女配。海誓山盟,此夕尤金贵。
架底葡萄私语碎。银汉翻波,暗扰鸳鸯睡。
浣溪沙.月下闻笛
张义凤(山东)
笛曲悠扬响岭间。惊飞宿鸟出林喧。泉声扰耳月光寒。
风动罗帏怀梦美。心怀故院慰家安。思亲肠断泪潸然。
韩偓体(词林正韵第七部)
水调歌头.贺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张义凤(山东)
华夏硝烟起,倭贼犯中原。
军民携手,戮力群愤挽狂澜。
觉醒炎黄勇士,敌忾同仇奋发,豪气涌云端。
小米加枪炮,驱寇保家园。
亡国耻,烧杀恨,意弥坚。
长城血筑,伟大复兴是当然。
强国凌风正鼓,追梦鸿帆豪壮,崛起永超前。
祖国东方屹,华夏震人寰。
毛滂体(词林正韵第七部)
醉花阴·入秋河滨闲游(毛滂体)
文/听蝉(河南)
滩上绿茵羊逐处,风掠芳凝路。
溪水绕平芜,钓叟竿垂,云影随波渡。
盛时幸得安闲遇,衣食皆丰足。
颐乐岁华柔,笑对霜痕,烟火裁诗趣。
花上月令·湍滨鏖战“秋老虎”(吴文英体)
文/听蝉(河南)
湍河波静映云闲。暑威烈、炽如燔。钓竿斜指风轻拂,斗熇残。心向水,意安澜。
炎日灼身浑不怕,追雅趣、品清欢。且将岁月抛钩里,任鱼跹。愿长醉,水云间。
昼夜乐*往
文:王安珍
画堂再现曾飘荡。见媚转、繁如往。
萧庐景独频孤,韵骋绒豪絮广。
阆苑凄清春暮旺。掩万蔓、褶亭阑港。
忍顾美花株,似随卿悠访。
一枝馥蕾同谁赏?显梨园、却妆两。
恍呈倩影堪扶,仿佛临江裳晃。
无限英姿优雅处,迹却满、醉人桃巷。
隐约也心舒,有翩踪千丈。
【桂枝香】秋心合成愁
词/存卿
蝉声早绝,正北国金秋,梧桐黄叶。
田野虫吟断续,桂花香拂。
寒烟衰草西风里,望家山、枫林如血。
露侵霜打,七分美景,十分虚设。
料几日、红尘肃杀。叹岁月匆匆,问君愁不。
诗客多情,花亦隔年重发。
人生苦短空悲矣,再休提、心事沉没。
夕阳渐隐,星光乍现,一轮明月。
【念奴娇】萧条景色
词/存卿
萧条景色,叶风来凋谢、自然残酷。
紫陌红尘何处觅?四处张望游目。
汀上芦花,滩边盟鹭,与我同忧郁。
怎消幽怨,一声将息眉蹙。
莫问为甚悲秋,青春虚度,梦想功名逐。
无奈儿时身染疾,命运真如棋局。
沦落平生,无情岁月,赢得空忙碌。
低声吟罢,茫然愁对霜菊。
【鹧鸪天】题11岁小女孩张佳萱
词/存卿
雏菊凋零正少年。不该命绝赴黄泉。西方极乐你无痛,东土生悲谁可怜。
湘竹泪,窦娥冤。古今多少事流传。善人相助终如意,临走遨游大草原。
(张佳萱最后终了却自己心愿,穿上新蒙古服游大草原)
【御街行 * 秋日遣怀】
词/空谷幽兰
成行碧柳垂江岸。红蓼花开遍。
凭阑极目伫长堤,一片晴空高远。
观荷赏桂,抚今追昔,思绪千千万。
年年四季轮回换。转瞬浮生半。
斜阳晚照也嫣然,不必长嘘短叹。
登山临水,挥毫泼墨,以了平生愿。
卜算子 •荷塘飞韵
文/长白居士
散步到荷塘,缕缕幽香沁。妩媚娇羞婀娜姿,粉面欢欣浸。
昨日半江山,今下情难禁。鱼跃蛙鸣蕊立蜓,七月莲华锦。
生查子.乘车昆明思彩云南现
孔帷幄
晨风翻壑籁,日影衔晴黛。
青接彩云南,彩溢青山外。
如坐白虎车,犹及黄金界。
好景纵难留,画与诗俱在。
【采桑子】惜秋
词/存卿
微凉天气清秋好,霜打梧桐。露染枫红。朝暮云来送爽风。
谁怜朵朵黄花瘦,只有诗翁。可惜莲蓬,结子枯身生命终。
声声慢·雨中乐(李清照体)
文/听蝉(河南)
溟溟漶漶,细细纤纤,泠泠沥沥淅淅。曲岸烟迷,苔径碎珠轻掷。单衣渐湿冷润,任雨丝、乱敲巾笠。独对影,意悠然、且把俗尘遗匿。
静对幽园如昔,风袂乱、周遭翠痕堪惜。燕语呢哝,划破一帘暮夕。新凉暗侵鬓角,听秋声、点点滴滴。乐此际,雨中共、心景演绎。
采桑子·秋兴
燕旭
秋年云淡天高远,望断江南。望断江南。泽国佳人、今月莫沉酣。
花间四友分飞也,巷议街谈。巷议街谈。应在熙春、把盏盍朋簪。
临江仙.和灯火阑珊
词/碧玉君
草接峻岭连陌野,琼株玉洒虫惊。
梧桐老树晚蝉声。
露欺莲叶碎,风乱苇花旌。
天高怎阻归雁路,幽襟牵动乡情。
此心默默觅真诚。
何须寻故里,定可结新盟。
锦堂春慢·湖畔闲钓(司马光体)
文/听蝉(河南)
绿岸风轻,平波日暖,林遥黛岫含烟。且看纶竿横水,影落清涟。风拂杨丝如缕,逗鱼碎玉连环。渐暮云添彩,倦鸟归林,意趣悠然。
念世烦孤独客,向嚣尘里逐,心为谁牵。暂把浮名抛却,独守湖湾。静赏波光潋滟,任思绪、漫溯流年。愿共青山长伴,一钓余晖,醉卧风前。
【行香子】打工者吟
词/存卿
背上行囊。忍别家乡。一年年、漂泊心伤。夜间冷落,朝暮人忙。叹醒中悲,醉中涕,梦中狂。
八十高堂。十岁儿郎。汇零钱、安慰亲娘。您居东鲁,我在南湘。料同思人,齐思念,共思量。
桂殿秋.初心与使命
张义凤(山东)
同学聚,话交谈。兴邦爱国把任担。
初心建没新中国,使命和民众饱谙。
向子諲体(词林正韵第十四部)
山花子*处暑风雨确宜民
文/王绵勇(江西)
连雨秋风暑改凉。白云悬挂挡柔阳。水稻返青芝麻挤,雀莺翔。
杨柳随风时劲舞。农村老幼乐疯狂。空气清新宜肺腑,众频彰。
【观澜】联辩记
詹世和
今有师者,雅好属对,借“观澜”地名,拆字为联首,出句云“观山远峙千层秀”,求偶以对。盖其以“师”名,又常授众诗词理论,众皆信之,一时答对者如蝗,盏茶未歇,十五联已纷至,皆以“澜水”“澜阁”“澜墨”之属冠首。
余谛视其出句,“观山”二字,乃动宾相济,实为联中骨鲠。若以“澜”字承之,必循此例,方得铢两悉称之妙。然翻检字林,“澜”字领头之语,尽是偏正之构;而动宾之配,竟如凤毛麟角,遍索不得。余沉吟久之,欲剖其症结,未料唇枪舌剑骤起。
一翁曰:“观澜者,吾乡之土也。”言外之意,似以乡梓之名压理,无关联法。尤老接口曰:“终日吟哦,竟不识‘观澜嵌字’之旨!譬如‘润丰楼’之作,此理昭然,汝何冥顽?”一女子继而哂曰:“此乃诗钟七唱之凤顶格也。”遂出“观阁临风心犹远;澜台映月水自寒”为证。
余驳之曰:“‘澜’字难组动宾,此乃字性天定,非人力可变。”女子却云:“‘观’为动词,可随搭配变其性。‘观阁’‘澜台’者,皆为处所之名,何拘于动宾?”言毕,连发三图,临风大笑,其声似穿牖而来,令余背生寒栗。尤老复曰:“出联本意,唯嵌‘观澜’二字为首,汝之变动,不顺其心!”余再陈所以,尤老竟曰:“汝当敛衽虚心。”
余不禁叩问:“明明舛错,岂容讳饰?”女子复以图讽,谓余“幽默”。余答:“汝自怡可也,且平心论之。”女子笑曰:“非针对联,唯观汝言可博一噱。”余曰:“论事则公,针对人则谬。”女子又笑:“吾不喜论联,独爱默听汝言,以遣闲愁。”
观其辞锋,无非偷梁换柱,避重就轻。余无奈,发图应之:“对对对,汝言皆是。”女子复曰:“联艺早窥堂奥,唯汝言饶有风趣。”后发饭图而去,其态若得胜之雉。
余默然良久。那女未必不知“澜”字难组动宾,盖因颜面所系,故挟众以自饰耳。夫联道之要,在求其工,在合其理,如匠人营室,梁柱必正,榫卯必严。若舍字性、违语法,徒以嵌名自矜,纵有“观澜”之雅,终成附会之讥,如披锦绣于粪壤,徒增其丑。
今之众人,或为乡谊所囿,或为虚名所惑,不辨是非,盲从附和。尤老以长者自居,不察症结而强作解人,实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女子以巧舌饰非,明知其谬而故弄玄虚,无异于掩耳盗铃。此等情态,非独联坛之弊,亦世间通病也。
昔坡公论诗,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法度者,文字之规矩、逻辑之绳墨也。若弃法度而求新巧,犹舍舟楫而欲渡川,终不免沉溺。观此次论辩,众人争于末节而忘其本,较于言辞而失其理,岂不谬哉?夫学问之道,贵在求真,不贵苟同;贵在务实,不贵虚饰。若徒以颜面、乡谊、虚名蔽目,则真理何在?斯文何存?思之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