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神灵庇佑“裘山”
——浙南侨乡青田县方山乡裘山太神奇传说后记(一)
裘俊群/巴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裘山村虽群山环抱,却不似如今这般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日子过得尤为艰难。村里八个生产小队,人口众多,却饱受缺粮、缺水、缺柴火之苦。巴掌大的薄田,喂不饱全村几百张嘴。世代相邻的周岙村山水田丰,却霸道地占据了有争议的交界山林。这片山林的归属,成了点燃两村争执的导火索。摩擦由小渐大,终至演化为一场关乎村子命运的对峙。
裘山村民深知此役关乎存亡,全力以赴备战。精壮男丁,人手分得一把寒气森森的尖刀或一根粗铁棍,头戴结实的竹编头盔。村口小庙,香火空前鼎盛。出征前,全村男女老少虔诚叩拜,供奉“福礼”——三牲果品,香烟缭绕缭绕。众人唯有一个心愿:祈求世代供奉的先祖、守护神“裘山太”,佑护本村必胜,保佑每一个出征的男儿平安归来。
冲突的最高峰,是一场足以载入山村史册的激烈交锋。起初,素有“裘山打”之称的裘山村民勇猛异常,占据上风。后来,周岙村下了重注,从温州延请数位知名拳师助阵,并购置了大量火铳。决战之日,裘山村严阵以待:老弱妇孺被安置于村内安全处;所有成年男子紧握利刃铁棍,头戴竹盔,组成森严阵势,开赴最前;村中妇女则担负后勤,支起大锅煮饭,冒险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往阵前。人声鼎沸,呐喊震天,这场交锋竟持续两天一夜,群山为之回响。
鏖战至第二天清晨,天色阴沉,寒风骤然加剧,筋疲力尽、伤痕渐显的裘山人眼看支撑不住。就在这危急关头,神迹降临! 一阵怪异的大风席卷战场,直扑周岙村阵地。刹那间,令人心惊胆战的事情接连发生:
周岙村倚仗制胜的众多老火铳,竟齐齐被雨水淋哑了火!任凭村民如何填药、捅弄,那致命的枪声再也无法打响。
更为诡异的是那些威风凛凛的温州拳师!他们如同被无形绳索捆缚,或像中了定身法咒,一个个僵立原地,眼神空洞呆滞。手中的棍棒刀枪沉重如山,再也无法挥动。苦练多年的功夫,瞬间化为乌有!几人形同失魂木偶,眼睁睁看着裘山人的刀锋逼近,却无法格挡,即便被击倒,也动弹艰难。
而裘山村人,却感到浑身涌动着一股莫名的力量。冲锋时,仿佛有人在背后助推;身处棍棒丛中,又似有无形的屏障护住要害。最神奇的是脚下的山路——满地皆是尖刀般的“柴雕”(青田方言,指带硬刺的灌木或荆棘枯枝)。激战中,许多村民的草鞋脱落,赤脚在锋利如刀的柴雕上奔跑!然而,那足以刺穿厚布的尖刺,此刻竟如同钝了的柳条,丝毫伤不了他们的脚底板!事后细看,脚板完好无损,连道白印也无。正值此际,一员村民高喊:“先祖显灵了!”双方不约而同举首望去,果然看见裘山太神像般的身影——左手执龙角,右手提神剑,高大威武,凛然霸气,屹立云端!仿佛在宣告:“我的后人岂容小觑,我的村庄岂容侵犯!”
周岙村民被这骇人景象吓得魂飞魄散,哪敢再战?慌忙拖拽起呆滞的拳师和被击倒的同伴,仓皇溃退。这场裘山村史上规模罕见的山林保卫战,最终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以裘山人众志成城、完胜告终。此后小摩擦虽偶有发生,裘山村民总能化险为夷,安然回村。
这场惊心动魄的交锋,连同无数次转危为安的经历,深深烙印在裘山村民的记忆深处。“裘山太显灵”的传说,从此不再是缥缈的信仰,而是真切护佑了一代代乡亲的神圣印证。那在阵前推着他们前进的暖流,那顷刻间令强敌束手、尖刺化柔的玄奥庇护,成了村中口口相传、矢志不忘的“神力”。这份源自先祖的守护,不仅在危难之际显现,更融入了村庄的血脉,化作子孙后代面对一切困苦的勇气与信念之源。裘山村,于是得了个承载着无上荣光与庇佑的名字——先祖显灵村。村里的香火,自此愈发鼎盛,绵延不绝,如同对那云端身影永恒的礼赞与感恩,也守护着这片神灵眷顾的土地生生不息。(由裘姓后裔裘樟钦提供原始材料)
【作者简介】季俊群,又名裘俊群,季(裘)军群,浙江青田县裘山人,旅居巴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美洲总社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东北亚新闻》《世界日报》等。获2017年《辽宁文学》"秋叶红"比赛三等奖;获2017年汉诗联盟首届"蝴蝶杯"优秀作品奖;获2017年度程丽娥写作联盟云帆群星冠亚军大赛十大文学银星奖;获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主题诗歌大赛优秀奖;获2022年第九届星际诗人奖(十佳华语诗人);获江南新感觉微诗大赛金奖二次,银奖、铜奖若干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