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作者:李 铭
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在昆明的恒隆大厦电影院携夫人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
随着电影剧情展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是被愤怒、悲痛和中国人的觉悟所感动,不知不觉的泪流满面。
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寇真实罪证影像。没有使用夸张的描述,让人们直白感受到1937年的南京,我们的同胞遭受了什么样的罪,我们的民族经历过什么样的苦难,大批的中国人被集体屠杀、零散屠杀海水染成红色……一幕幕,战争的残酷,日寇的暴行历历在目。
《南京照相馆》以独特的视角,将镜头对准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家照相馆。通过黑白影像与细腻叙事,影片不仅展现了那段惨痛历史的残酷,更深刻揭示了“国破便是家亡”时,人民的尊严遭受践踏和蹂躏,生命如同蝼蚁一般。
电影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不是它渲染战争血腥,而是因为他尊重历史,很多历史中的真实人物都是影片各个角色的原型,如在医院里出现的那位外国女医生,他的原型就是金陵文理学院张开双臂保护上完妇幼儿童的明妮.魏特琳,有守护25万难民的“东方辛德勒”约翰.拉贝的身影,照相馆的金老板为了给毓秀和孩子争取逃向安全区的时间选择独自留下牺牲,为什么日本兵会眼睁睁的看着毓秀和孩子逃离而不开枪?答案就藏在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里。
同时,假如没有后来用生命书写真相的美籍华侨张纯如,《拉贝日记》很有可能将永远封存在历史的尘埃中,当日本侵略兵逼近南京时,时任西门子南京分公司负责人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本可以及早的撤离,但是看着南京惶恐逃命的百姓,他选择了留下,他凭借纳粹党员的身份成功保护的工厂工人免遭轰炸,之后拉贝又临危受命担任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联合其他国际正义人士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紧急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面对多次日军以搜查战俘为由的威胁,拉贝始终强硬交涉,在日军杀人如麻的环境里,最终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性命。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拉贝不但要筹措物资、粮食、更坚持用日记记录日寇的暴行,这就是后来成为南京大屠杀重要铁证的《拉贝日记》,因此他被称为“东方的辛德勒”。然而战后《拉贝日记》竟然被尘封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故南京大屠杀长期被忽视,直到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出现,这部极其重要的史料才得以公开出版和传播。1994年张纯如在参观美国参战战争史展览馆时,看到一组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照片,被开堂的孕妇、堆积如山的尸体残骸头颅、被刺刀挑起的婴儿、血腥的照片让她失声痛哭,更让她震惊的是走遍美国各大图书馆竟然找不到一本系统记录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她决定填补这个空白,1995年她只身来到南京,翻阅了大量资料、采访了数十位幸存者,老人们的血泪控诉刺痛着她的心......她将维特林女士的日记、日军承认南京屠杀30万人的电文、远东军事法庭的庭审记录等1140多页的资料复印资料全部捐献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程前往德国推动《拉贝日记》的公开。还有魏特琳女士,电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日寇搜捕中国人,一位外国女医生挺身而出,伸开双臂竭尽全力护住身后的中国人,自己却被日军狠狠地打倒在地,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明妮.魏特琳女士,当时她担任金陵女子学院院长,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神父的原型。这位美国女性在南京沦陷时拒绝撤离,将学院变成了难民收容所,庇护了成千上万女性免遭蹂躏。在拉贝的日记里这样描述“她就像抱窝的老母鸡保护着中国的妇女和儿童”,南京人把她称为“活菩萨”,她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性暴力的种种罪行,成为后人揭开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 ...请永远铭记这些在黑暗中高举火把的人。
电影没有像以往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必须生拉硬扯的杜撰一个心底有良知的日本人最后洗心革面的角色。而是尊重历史、还原日本人的本来面目。
1937年的南京街头,只因不满婴儿的啼哭声,一名日本军官一把夺过妇女怀中的婴儿,将其高高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地上,啼哭声戛然而止,这个情节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一瞬间,不单我、整个电影大厅的观众心脏仿佛都停止了跳动......
影片中,照相馆老板一家在日军铁蹄下挣扎求生。他们曾以镜头记录美好,却在战争中被迫成为侵略者暴行的见证者。日军的肆意杀戮、强暴与掠夺,让每一个生命都沦为蝼蚁。母亲为保护女儿被刺刀贯穿身体,父亲在街头被当作靶子枪杀,这些场景令人痛心疾首。在国家沦陷的阴影下,人民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权与平等。
《南京照相馆》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是人民尊严与幸福的基石。当国破家亡时,人民不仅失去物质保障,更被剥夺了做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正如影片所展现的,即便在绝境中,人性的光辉与对尊严的追求也从未熄灭。小林的选择,代表着无数在苦难中抗争的中国人。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着民族的尊严,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采取种族灭绝政策,杀害中国人民达3500万人。在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之多。全体日本官兵像疯狂的野兽,在南京城内枪杀、活埋、水淹、火烧、枪刺、砍头、强奸等等,无恶不作,血流成河,日本军官把砍头杀人搞成比赛取乐,训练新兵用活着的老百姓做刺杀的靶标,日本高级军官把拍照当做炫耀战功、日寇在中国制定的“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罄竹难书... ...
历史不应被遗忘,和平需以史为鉴。《南京照相馆》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它告诉我们:唯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免受屈辱;唯有铭记苦难,才能珍惜和平。
大家不要以为日寇在中国仅有南京大屠杀,揭开风尘的血腥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还有;旅顺大屠杀、平顶山惨案、镇江大屠杀、苏州大屠杀、扬州大屠杀、芜湖大屠杀、安庆大屠杀、厦门大屠杀、汕头大屠杀、武汉大屠杀、湘潭大屠杀、衡阳大屠杀、桂林大屠杀、潘家峪惨案、长窑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中的平民屠杀、平阳惨案、下关惨案、上海813事变中对平民的大屠杀、大同万人坑惨案、宁波鼠疫惨案、惠州大屠杀、揭阳惨案、聊城大屠杀、山西大同万人坑、广西南宁大屠杀、安徽蚌埠大屠杀、浙江细菌战惨案、河南蓟县大屠杀、江西南昌大屠杀、辽宁本溪湖煤矿万人坑、云南腾冲惨案... ...日寇的罪行罄竹难书!
曾经有“要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这样的说辞。随着历史真相一点点的被揭开,让国人渐渐的看清了日本这个民族的丑恶嘴脸,这个论点极其荒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民众广泛支持和主动参与了侵略行为。日本妇女组织为前线提供物资、慰安妇制度的推行,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出现父亲送儿、妻子送丈夫上战场的现象,日寇在中国战场上每每取得战果日本百姓总是举国欢庆,都表明日本民众并非无辜旁观者,而是侵略战争的积极参与者。日本的侵略行为是上下共同推动的,日本通过侵略扩张获取资源和生存空间,是主动选择战争,而非被迫。对此有深入研究的一些军事学者,比如金一南将军就真对这个论调,列举大量事实专门的进行驳斥。至今日本政府和日本百姓都没有对那段对中国人民造成空前绝后的侵华战争进行系统的深刻反思,更没有谢罪,至今靖国神社依然供奉着侵华期间的日本甲级战犯!在这种情况下,《南京照相馆》等一批以史料为依据拍摄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公演,更显得极其重要。
记忆永不磨灭,真相重若千钧。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站在世人面前,它谆谆的警示国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
走出电影院心情沉重,一个沉闷的声音总在耳边绪绕;如果“我”在那时的南京,会怎么做???
李铭25年8月24日于春城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