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颉小镇赋
文丨董发亮
秦岭南麓,华阳洛南,仓颉小镇,神奇黑谭。此乃仓颉造字之墟,汉字滥觞之源,启华夏文明之璀璨,续千年文脉之春秋,字润千年,文秀保安。
昔洪荒初辟,结绳记事,事繁则惑,民智未伸。仓颉仰观天象之流转,俯察鸟兽之蹄痕,观奎星之势,察龟文之纹,穷天地之变,悟万物之真。削桐为笔,沥血为墨,于斯地创文字二十有八,破蒙昧之障,启文明之门。盖文字出,天雨粟以贺,鬼夜哭而惊,智识可传,道法可论,千秋万代,由此而循。
今之小镇,承古开今。仓颉湖光,映千年之云影;洛惠渠水,润万亩之田茵;青砖黛瓦,凝古意之悠悠;画栋雕梁,焕新颜之粼粼。立仓颉之塑像,凛凛有圣哲之风;摩古字之碑刻,郁郁见文脉之深。二十八字,简而意赅,若星斗列空,指引来路;似火种传世,点亮心魂。
观夫斯地,非独一隅之景,实乃华夏之根。汉字由此播撒,文明藉此延伸。从甲骨之斑驳,到简帛之柔韧,从碑刻之雄浑,到纸墨之氤氲,一脉相承,万象更新。今汉字故里,文旅融合,字启鸿蒙,越关山,跨重洋,泽被全球,人类共珍。
嗟乎!仓颉小镇,小镇不小;仓颉之光,辉耀苍旻。
(2025年.8月1日)
【作者简介】
董发亮,中国作协、中国摄协会员。作家、摄影家。陕西名人协会副会长,陕西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大西部》杂志总编。首届国际王维诗歌奖金奖获得者,首届大湾区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金奖获得者,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获得者。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