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拳(小说)连载三
陈业冰
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一年看不了几场电影,幸亏村里有庄户剧团,一到秋后就全村动员、紧锣密鼓的排练起来。另一项使逯家寨男人们乐此不疲的文体活动是“猜拳行酒令”,俗称“划拳”,至今被逯家寨人骄傲地称之为“齐鲁酒文化的精髓遗产”。
曾几何时,划拳之风在靠山镇60多个村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活动不仅活跃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一天的劳累得以释解,而且提供了人们相互交流学习、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纯属一项即动手又动脑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到了冬天的晚上或过年过节,村子的东西南北中划拳行令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划拳的过程,很能体现当地的文化传承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人们和未成年的男孩子不能上桌,一桌子围着的全是一圈大老爷们。先有长辈开始划拳,再有后辈第次轮流进行。年龄过大、身体较差、口齿不清者就作为旁观者看看热闹。到了快结束的时候,由赢拳次数最多者,邀请水平相当或水平较高者对垒,把划拳的场面推向高潮。一开场,双方并不着急猜拳,公共科目是先要互敬,若是同辈:“兄弟俩好!”若是差辈:“爷俩好!”旁边有他人,要先敬:“在座的好!”或“满堂彩啊!”有祖辈:“敬高堂啊!”同辈一般情况下要有3敬:“在座的好啊!”、“兄弟俩好啊!”、“满堂红啊!”客套结束,第4轮进入实质性对抗。
猜拳的方式是双方同时喊数、同时伸出手指,双方伸出的手指数之和,等于谁喊出的数,谁就赢了,双方说的数都不等于,猜拳继续。如果双方水平相当,往往几十轮下来难分胜负,就连看拳的人都着急万分,紧张的气氛使双方的精力高度集中,声音愈来愈高,出拳愈来愈快,令人眼花缭乱,这也就预示着高潮的到来……猜拳的规矩是“三比两胜”,如果一方3拳内连续赢2拳,就算另一方输了,输者罚酒一杯。如果双方从1比1平,战至2比2平,若双方不计较,一般不再继续向下进行,双方各自自罚一杯,以示和谐友好。
世间很难说有绝对的事。说起女人不上桌,逯家寨就出现过例外。村西逯老三家的老二儿,从东北当兵复员回来,领回家一个东北媳妇。这娘们可不像咱鲁地的女人那么内秀外惠、低调含蓄,她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直来直去,巾帼不让须眉。她看着公公和丈夫兄弟几个,一到晚上就着一盘咸菜、一盘花生米“吆五喝六”,心里甭提有多么高兴,暗自用心琢磨透了划拳的道道。有一天,她终于按捺不住,提出和爷几个一较高下。众人不好拒绝,只好随她。她第一个和公公逯老三对垒,逯老三不好意思地缩手拧头。她向前拉过公公的手:“来,开始!”用力一甩把手松开,伸出大拇指:“爷俩好哇——”逯老三一听懵了,脸“腾”地一下红到脖子,急得恨不得找一个老鼠窟窿钻进去。她一看公公的行举不高兴了:“您一个大老爷们,像个娘们家扭扭捏捏的,哪像个山东大汉!重来!”再一次拉起公公的手,又“呼”地松开,大拇指几乎递到逯老三的鼻子尖:“爷俩好啊——”逯老三明白这一次无论如何是逃不过了,慌忙间顺着儿媳的话出拳对答:“好就好哇——”爷俩滑稽幽默的“表演”,引起在座的捧腹大笑。这娘们根本不在乎别人笑不笑,她声音洪亮,抖擞精神,越战越勇,一路下来,把爷几个“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事使逯家寨上上下下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她被誉为酒桌上的“花木兰”。她多次提出要和逯海一较高下,可逯海就是不接招:“好男不和女斗!哪能让一个女人玷污了‘圣拳’呢。”逯海不屑,别的男人也学着“贞洁”,因此这娘们始终没有突破自家的小圈子。改革开放以后,兄弟几个陆续外出打工,她缺少了对家,但又不甘寂寞,只能逼着公公逯老三:“爷俩好!”、“再好好!”、“好就好!”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逯海打遍了周边村落所有的高手,拳艺如火纯青,外号“快拳”,加之酒量大的惊人,又送外号“金沙滩”。1978年秋,当时的靠山公社政府来了两位部队首长,酒场开局就提出要“划拳”。陪客的党委领导哪是“将军”的对手?情急之下想到了逯海,连忙派吉普车把他接来,对首长谎称是公社的团委书记。逯海一看喝的是茅台酒,只听说茅台酒是酒中之王,今天总算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当下灵机一动,提出谁赢了谁喝,首长爽快答应。十几个回合下来,逯海赢了个盆满钵溢,这一顿海喝终生难忘,足足喝了三斤!而且脸不变色身不摇。首长输得心服口服,高兴地连翘大拇指:“靠山公社者,藏龙卧虎之地也!”……
逯海很在乎自己“拳王”的声誉和地位。为了捍卫“宝座”,他苦练基本功,钻研各种“猜拳行令”的诀窍以及出拳的方式,更练就了左手出拳及左右开弓的独家功夫,出拳的花样和速度令对手手忙脚乱,防不胜防。
从90年代开始,逯家寨的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外出打工,耕种责任田成为家庭妇女的“专利”。“吆五喝六”的划拳声,从响彻全村到偶尔相闻到销声匿迹。逯海“拳王”的誉号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陈业冰,男,1963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船厂村人。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原济南市签约作家,《雪野》杂志主编。在省级及以上报刊、网站发表报告文学30余篇100余万字,短篇小说15篇,诗歌50余首。报告文学《赤诚大义房公训》的发表,房公训老人被评为2016年全国道德模范,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