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杭州,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相传印度僧人慧理至此,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
据传,慧理登武林山时,见有一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时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故山名“天竺”,峰名“飞来”,地名“灵隐”。于是慧理在飞来峰下建灵鹫寺(位于龙泓洞侧,明末毁)。咸和三年(328年)在北高峰下建灵隐寺;咸和五年(330年)在涧右建下天竺翻经院,原为翻译经卷之处,后因天竺山亦名“灵山”,曾改名“灵山寺”;而后又建灵峰、灵顺,故史称慧理“连建五刹”。据《灵山志》称,“飞来峰北麓有灵鹫寺,故峰随易其名”,“灵鹫寺后有理公岩(亦名燕寂岩)”。灵鹫寺的位置在今理公塔前,后人以为灵隐寺即灵鹫寺,实误。由于灵隐、天竺寺院由慧理创建,故后人尊奉其为灵竺开山祖师。
古时灵鹫寺与下天竺翻经院一涧而隔,同属一体,同一山门出入,故白居易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权德舆也吟咏:“石路泉流二寺分,寻常钟声隔山闻。”苏轼亦有诗云:“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至南宋时,天竺已另立山门,南宋书法家张即之(1186—1263年)在天竺山门石坊题书“佛国也”。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有1700多年历史,传说与慧理、慧能等大师有关。灵隐寺见证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杭州历史文化的变迁,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探访。
灵隐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山,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有一种说法:灵隐寺的由来与梁朝时期的一位叫做慧能的禅师有关。据说,慧能禅师在南朝梁武帝时期来到了杭州,看到这里山水幽静,便在此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为“灵隐寺”。慧能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词歌赋,因此成为了灵隐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住持。
查资料,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大兴土木,建寺立塔,灵隐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睐,赐田扩建,规模初具,香火渐盛。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
二在世时间相差近100年。但无论是哪种说法,灵隐寺的建立都与慧理、慧能等大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灵隐寺当为禅宗寺院。自此以后,灵隐寺逐渐发展成为江南佛教胜地之一,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禅宗南派(南宗)奉慧能为领袖,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以至王室的重视,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寺并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灵隐寺经历代多次毁、建,都是在原地反复,但位置都没有变化。
禅宗经典为《楞伽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经典对禅宗有较大影响。《六祖坛经》是禅宗代表性经典。灵隐寺现存明董其昌书《金刚经》册页是一件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品。该册页起首两页是乾隆御题“香光法宝”、“永镇云栖”。此本册页堪称镇寺之宝。
灵隐寺还有一济公殿,留下了关于济公活佛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济公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灵隐寺建有道济禅师殿,香火鼎盛。
敦煌石室藏唐人书《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灵隐藏品中最古的一件文物。通过端庄严谨而又精熟优美的书法字迹,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到佛法的庄严威仪和抄经手娴熟的书写技巧。这卷写经纸张经黄檗染制,历1000余年而依然坚韧完好、轻盈光洁,未受虫蛀。“这是目前所发现的灵隐寺所藏经卷中最古老的一件。在它身上,1000多年的岁月却好像没有痕迹地如云烟一般过去了。俗话说,纸寿千年,但这件作品历经14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完好无损,极其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