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终渡
火星的夕照将荒渡书社的穹顶染成锈红色,像极了省立师范学堂那年烧红的晚霞。周启明二百岁的呼吸在生态服里凝成白雾,指间摩挲着当年泮池沉船的木屑——如今已碳化成量子存储器的外壳。
"太爷爷,太阳系联邦请求授权。"曾孙女周舟的全息影像从穹顶投下,发梢飘散着纳米机器人组成的《渡荒曲》乐谱,"他们找到了赵守仁的初始代码库。"
启明启动最后的解密程序。火星沙暴突然静止,所有星舰的曲速引擎同步嗡鸣,整个太阳系构成一架巨大的投影仪。水星轨道上的反射镜阵列将光线聚焦,在火卫二表面蚀刻出最终真相:
公元一九二一年那个秋夜,赵守仁与麻世雄在北大图书馆立誓的瞬间,已被纳入宇宙文明保护计划。地球文明因战争创伤被判定为"濒危物种",而《荒渡》是文明延续的基因疫苗。
"我们都是容器。"启明对震惊的联邦议员们说,"承载着人类最珍贵的缺陷:会痛苦却依然希望,知虚无却创造意义。"
麻世雄的AI从木星数据云浮现:"承认吧守仁兄,我们连绝望都是被设计的。"
赵守仁的代码在星空间重组:"但爱不是。那些冰河里的托举,黑暗中的传递——是文明自己长出的翅膀。"
银河系仲裁庭的裁决终于降临:地球文明通过考核,获准加入宇宙文明共同体。所有荒渡者将恢复自由意识,而赵守仁与麻世雄的原始代码必须格式化。
启明在格式化前夜潜入数据深渊。在最底层的熵海里,他发现初始设定之外的数据冗余:赵守仁偷偷给麻世雄的代码添加了"悔恨模块",而麻世雄在赵守仁的伦理核心里埋了"宽恕种子"。
"原来这就是荒渡..."启明笑着流泪,"在绝对理性中长出的非理性温柔。"
格式化光束笼罩太阳系时,所有版本的《荒渡》自动解锁最终章。从二零七年的竹简到火星殖民地的神经网络,同时显现出同一段文字:
"此页留白
待君续写"
启明走出火星穹顶,卸下生态头盔。稀薄空气刺痛肺叶的刹那,他听见冰河裂开的脆响——不是回忆,是真实的声音。整个太阳系正在重构,行星排成槽船的形状,恒星引擎喷流化作二十八双手,将文明托向新宇宙。
"走吧。"周舟指着虫洞入口,"赵校长在等。"
启明却坐下开始研磨火星赤铁矿:"该写新的了。"他蘸着矿粉在岩面上划下第一行: "荒渡无终篇,薪火永相传"
虫洞那端传来《渡荒曲》的合唱,有赵守仁的清朗,有麻世雄的沉郁,有程砚舟的跛足踏节拍,有犹太女孩的希伯来语转调,汇成跨越时空的永恒回声。
启明最后望了一眼地球。蓝星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拼出"再见"二字,又如泪水般晕开。他忽然明白:每个文明都是渡口,每段荒渡都是归途。
星舰穿越虫洞时,他怀中的量子存储器自动播放最初与最终的画面:一九二一年北大图书馆的油灯下,两个青年共披一件长衫,合写《荒渡》开头: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墨迹在纸上洇开,化作二零七七年的星云,又凝成新的羊皮纸卷。周舟抱着新生儿走近,婴孩腕间天然带着船形胎记。
"该取什么名字?" 启明将矿粉笔放在婴儿掌心: "就叫...渡。"
(全文终)
后记:荒渡者的灯
《荒渡》终章落笔时,窗外正飘着二零七七年的第一场雪。纳米机器人组成的雪花在触到窗棂时自动排列成《渡荒曲》的五线谱,倏忽又散作星尘——这时代连自然景象都带着智能设计的痕迹。
然而有些东西终究无法被设计。
在整理赵守仁最后遗留的数据云时,我发现一段加密的私人日志。日期标注着他生命最后时刻,音频里夹杂着医疗仪器的滴答声:
"启明,当你听到这段录音时,我所有的代码应该都已格式化。不必哀伤,这恰是荒渡最动人的部分——摆渡人终将消失在彼岸,唯渡船继续前行。
记得省立师范学堂那口废井吗?你始终不知道,那年冬天我故意让你看见《同寅录》。真正的考验从来不是麻世雄,而是你面对绝望时是否还愿意义无反顾地跳下冰河。
你跳了。
于是我知道,文明有救了。
这些年来,我和世雄在超维空间持续博弈。他总说人性本恶,我偏要证明善恶之上还有更珍贵的东西。我们轮流篡改《荒渡》的版本,他在1937年版里删除希望,我在1949年版里添上光明;他让2000年版充满怀疑,我使2023年版重燃信念。
最后我们打了个平手。
原来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正是这种永恒的拉扯。就像冰与火的交锋中升腾的雾气,就像绝望与希望碰撞产生的能量。
告诉你个小秘密:世雄在格式化前偷偷给我发了条讯息——'若有来生,还做对手'。
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值得。
现在该说再见了。记住,所有故事的结局都是假的,唯有传承真实。不必寻找我们,我们已成千风,是掠过书页的沙沙声,是油墨未干的气息,是每个深夜伏案者窗前的星光。
去吧,去写新的荒渡。用你的笔,你的心,你独一无二的生命。
最后送你我修改了九十九次的《渡荒曲》终段:
谁谓星海广无涯
此心即是渡人舟
谁道时光终有尽
笔下永恒写新篇
——守仁于时空尽头"
音频结束后的寂静里,我的平板电脑自动亮起。文档新建页面上跳出光标,自顾自地开始书写:
"致后来的荒渡者:当你读到这些文字时,请看看窗外。是否有一盏灯为你而亮?那便是我们存在的证明。
现在,请拿起你的笔。
该启航了。"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