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读书赋
文/黄州教育文化博物馆
夫书者,载道之舟,传智之钥也。而读书之道,首在静心。心不静则目乱,目乱则言浮,言浮则意散,虽翻卷百篇,终无所得。故静心为读书之基,如澄潭映月,方见毫芒;似空谷传声,始辨清浊。
观夫静心读书者,处陋室而若居兰台,对残卷而如接往圣。或临窗据案,听阶前雨落,滴答作韵,与书页翻动之声相和;或隐几挑灯,映案头烛摇,明灭成趣,伴墨字流淌之境共生。无关轩冕,不较仓廪,暂忘蝇营狗苟之事,抛却柴米油盐之扰。当此时也,心似孤舟泊浅滩,波澜不兴;神如闲云游碧霄,舒卷自如。
入书之境,尤赖心之静笃。读经则见天地法则,静中悟“天行健”之刚,“地势坤”之柔;读史则观古今成败,静中辨“仁义兴邦”之理,“暴虐亡身”之戒。品诗则随太白仗剑,共子美登楼,于静中感“飞流直下”之雄,“浊酒一杯”之悲;览文则同东坡听雨,伴摩诘观山,于静中悟“一蓑烟雨”之旷,“空山新雨”之幽。非静心不能穷其奥,非静思不能得其髓。
昔者孔丘韦编三绝,非静不能贯《易》之精微;仲舒三年不窥园,非静不能究《春秋》之微言。匡衡凿壁偷光,静对残灯而志愈坚;车胤囊萤夜读,静对流萤而心愈专。可见静心者,非独避喧嚣,更在凝志于一。纵使身处通衢,心有樊笼自隔;纵然时逢扰攘,意存丘壑独游。
今之世,信息奔涌如潮,诱惑纷至如织。或为手机叮咚所牵,或为俗务冗繁所绊,欲读书而心难安,求甚解而意不专。若能暂敛浮躁,收束纷思,置一书于案,沉一时之心,则方寸间自有天地阔,字句中可见古今长。读罢掩卷,神清气爽,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此乃静心读书之乐也。
噫!静心非枯坐,读书非苦役。静为心之安宅,书为智之良田。以静耕书,可得真知;以书养静,可澄心魄。愿世人皆能寻一隅静地,捧一本好书,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字处悟玄机,则心智日明,德性日进,不负光阴,不愧本心。
戴孟君2025年5月19日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