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言“管好自己,不渡他人”,这话听来颇有些道理,却又未必尽是。人到了某个年岁,便自以为得了人生的真谛,将这般话语挂在嘴边,俨然成了处世的金科玉律。殊不知,这“管好自己”四字,内里藏着多少怯懦与自欺。
我曾见许多人,年轻时也是热血沸腾,眼见不平便要出声,遇着谬误便要指正。后来年纪渐长,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问其故,则曰:“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这话听起来圆滑老到,实则不过是给自己的畏缩寻个由头罢了。
世上之事,原不是非黑即白。有人自以为“不渡他人”是豁达,是清醒,我却疑心这不过是懒惰的托词。人非孤岛,如何能真正割裂?你不管他人之事,他人却未必不管你之事。等到火烧眉毛,才跳将起来,已然迟了。
街市上常见此类人物:遇歹人作恶,则闭目塞听,自慰曰“不渡他人”;见弱者受欺,则扭头他顾,美其名曰“不过度干涉”。这般“清醒”,实在可疑得紧。鲁迅先生若在,必又要骂这是“瞒和骗”的老把戏了。
自然,我也明白“克制纠正他人的欲望”并非全无道理。世上确有许多人,自己尚且活不明白,却偏喜欢对旁人指手画脚,摆出一副教师爷的嘴脸。这般行径,自然令人厌烦。但若因噎废食,从此三缄其口,见错不纠,遇恶不阻,则又走向另一极端了。
真正的清醒,我以为不在“不渡他人”,而在如何“渡”。不是不渡,而是不妄渡;不是不管,而是不乱管。人需有渡人之心,却不可有渡人之癖;需有管之事之勇,却不可有管之事之狂。
今人所谓“穿好自己的鞋,走好自己的路”,乍听甚好,细思却极可怖。倘若人人只顾自己穿鞋走路,见人陷于泥淖而不援手,睹世道沦丧而不发声,则这世界成何世界?
我见过真正清醒的人,不是那些整天把“不渡他人”挂在嘴边的,而是默默做着该做之事的人。他或许不会无故指责他人,但见到真正的不平,一定会站出来说话;他或许不会随意干涉他人生活,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绝不会袖手旁观。
所以说,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不是“管好自己,不渡他人”,而是明白何时该开口,何时该沉默;何时该介入,何时该退让。这种分寸感,远比一味地“不渡他人”要难得多,也可贵得多。
人活于世,既要守得住自己的心,也要看得见他人的苦。既要走好自己的路,也要顾盼同行之人。全然不管他人之事者,不是清醒,是冷漠;不是豁达,是自私。
呜呼,今日之世,多的是自诩“清醒”之人,少的是真正敢管闲事之士。这样的“清醒”,不如糊涂些好。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